兩岸民航局在今年5月下旬協商敲定空運增班事宜,雙方同意在原有每周270班以外,再增加100班,雙方各增50班;其中台北松山與上海虹橋對飛14班已在6月風光啟航。孰料,最近雙方執行其他增班部分出現嚴重歧見,並已影響旅客權益。
我方民航局要求對岸再行溝通遭到拒絕,因而決定對已核准之大陸新增航班只暫准飛到8月1日,民航局並表示將升高層級,由海基會與大陸海拹會進行協調。由於此事涉及兩岸協商及協議執行的公信力,若未能妥適處理,其可能引發的負面影響將極為廣泛深遠。
兩岸民航局在今年5月下旬協商敲定空運增班事宜,雙方同意在原有每周270班以外,再增加100班,雙方各增50班;其中台北松山與上海虹橋對飛14班已在6月風光啟航。孰料,最近雙方執行其他增班部分出現嚴重歧見,並已影響旅客權益。
我方民航局要求對岸再行溝通遭到拒絕,因而決定對已核准之大陸新增航班只暫准飛到8月1日,民航局並表示將升高層級,由海基會與大陸海拹會進行協調。由於此事涉及兩岸協商及協議執行的公信力,若未能妥適處理,其可能引發的負面影響將極為廣泛深遠。
近日高院法官涉嫌集體收賄的新聞引起社會震撼,不久前台中發生翁奇楠遭射殺一案高階警官在現場泡茶也令各界為之譁然,本月初桃園機場員工在中控室打情罵俏一事著實讓大家看傻眼。此外,工程會舉辦的採購專業人員訓練班考試,主考官居然忘了考試這件事,更讓人嘖嘖稱奇。
這幾則新聞看起來似無關聯,其實連串事件正在警告我們,台灣經濟所賴以發展的社會資本正在快速流失。是什麼樣的社會環境、什麼樣的官僚風氣,才會出現這般駭人聽聞、光怪陸離的事。這顯然不是一、兩天的官場文化使然,也絕不是一、兩個月的社會風氣所致,而是一、二十年來政府高層急功近利、漠視文化,坐令民風、官風日趨敗壞的結果。
二○○八年自華爾街引爆的金融大海嘯促成美國自一九二九年以來最大規模的金融改革。美國總統歐巴馬周三正式簽署聯邦金融改革法案,大幅擴張聯邦政府監管權力,象徵過去數十年來對美國金融業自由放任的時代結束了;未來聯準會下,將新設獨立金融消費者保護局,歐巴馬形容這項法案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強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法,未來美國納稅人不必再為華爾街的錯誤埋單。
二年前金融海嘯重創華爾街,美國政府被迫推出有史以來最大紓困案,同時曝露出金融監理機關無法跟上金融市場創新腳步的老毛病。綜觀歐巴馬的金融改革法案,首次將有如「黑市」的衍生金融商品交易納入規範;把更多金融機構納入聯邦政府監管;設獨立的金融消費者保護局,首長由總統提名;成立一個跨部門委員會監控金融市場系統風險,並賦予聯邦政府清算瀕臨倒閉金融機構的權力等。此外,最令華爾街頭痛的「伏克爾法則」嚴格限制銀行以自有資金進行與客戶無關的投機交易。
繼ECFA雙英辯論會之後,近來像台灣新國策智庫、中研院亞太區域研究中心或台大地理系紛紛舉辦各種研討會,專注全球經濟興起後的「新區域政治」。引人熱烈討論的,無非就是中國崛起新霸權,如何影響這個區域的貿易、穩定與安全。
區域共同體的新想像
在台灣,掌摑的社會新聞,可說從未斷過,今年最駭人聽聞的是,國語實小的呂姓教師摑學童九巴掌。最近,兩位高中女生,其中一位瞄了對方一眼,即挨五巴掌。在家長介入,和解條件是打回五巴掌,打人的女生還回五巴掌。對方的兄弟找來一群年輕人助陣,雙方又鬧上警察局。
在中國人的文化裡,「臉」是非常具有象徵性的位階,中國人要面子,顏面掃地是最不能忍受的,所以若被人當眾賞一耳光、或往臉上潑一杯水,那都是嚴重的挑釁和羞辱。按此思維,我們也可在新聞標題上,看見諸如「中國在朝核問題被北韓摑了一掌」等政治語言。
今年的大學指考英文作文題目是「smell」。第一時間看到這個題目,心想,好難的考題;果然,就有閱卷老師投書《中國時報》,「氣味」經考生寫來,可說是千篇一律。
這恐怕還不只是英文能力的問題;一般來說,愈平常的題目愈不好表現,尤其是每個人賴以生存的呼吸或氣味。不過,這個題目之所以對年輕人苛求,最關鍵的原因是,氣味直通我們大腦中的記憶中心,可以立即讓我們陷入回憶之中,但是,「回憶」卻不是十八、九歲的考生最擅長或最有興趣的事。
七七抗戰紀念日那天,華府的卡內基和平基金會舉行了一場兩岸關係研討會,並將之定位為「談判新時代的兩岸關係」;言下之意是兩岸已不再對抗,談判取代了對抗,談判桌代替了戰場,總算是一種進步。
那天午餐會的主講人是國務院東亞局的副助卿施大偉(David Shear),是位中國和日本專家,三十多年前在台大念過書。他演說的內容主要把美國當前對台政策說了一遍,如一中、不支持台獨、反對片面改變台海現狀、繼續對台軍售等,並無新意,倒是他結尾時引述美國已故漢學家李文遜(Joseph R. Levenson,一九二○︱一九六九,在加州外海泛舟溺死)的話,引起我的注意。李文遜中國學問的敲門磚是他寫的《梁啟超傳》,成名之作則是《儒家中國與其現代命運》(Confucian China and Its Modern Fate)(共上中下三冊)。他的立論是中國很難擺脫儒家學說的羈絆而實施現代化,因為中國知識分子在心理和情感上仍是儒家,雖然理智上追求現代化。
上海世博在海峽那頭進行,台北也正在熱烈籌備年底開幕的「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只不過一頭熱的似乎主要是台北市政府,市民多半不太關心,不少人則認為預算高達一百廿八億的昂貴花博是「花而不實」。
花博宣稱的三大目的是:一、表現園藝、科技與環保之技術精華;二、達成減碳排放等環保目標;三、結合文化與藝術之綠色生活。但市府的許多作法根本與其宣稱理念背道而馳。
谷正綱擔任第三戰區政治主任的兩年中,堅持反共,成績卓著。1 940年谷正綱奉召赴重慶晉見蔣中正,蔣對他慰勉有加,同時調任為 社會部長。
在南昌小住數日後,眾人乘車經景德鎮、祁門,到達皖南屯溪第三 戰區司令長官部所在地,戰區政治部設於休寧城內(今安徽省黃山市 )。
宋朝蘇東坡與佛印禪師,某日到金山寺打坐參禪,蘇東坡覺得身心通暢,於是問禪師道:「禪師,你看我坐得如何?」佛印禪師說:「好莊嚴,像一尊佛!」蘇東坡甚喜,佛印反問:「你看我又如何?」蘇東坡不改喜好嘲弄的本性,隨即回答:「像一堆牛糞!」佛印禪師聽了也不動怒,只是默不作答。蘇東坡竊喜,逢人便說:「我今天贏了。」
立法院日前通過「農村再生條例」,政府將投入一千五百億元打造富麗農村,造福六十萬戶農漁民;奇怪的是,法案過關卻未聽到多少掌聲。同一時間,竹南因科學園區土地徵收引發抗爭,僅大埔廿四戶農民反對,儼然卻能掀起整個社會對政府「圈地」作風的漫天質疑。
兩種景象對照,說明三項事實:一,農民的意願與利害各異,不能一概而論,但不滿的聲音總是傳得更遠更響;二,政府對農村的「建設」與「造福」不能一廂情願,否則農民可能無法領情;三,抽象的政策美意,執行時若出現行政粗魯,結局往往適得其反。
中港台上周宣布兩岸人民幣現鈔清算的新機制,台灣銀行與兆豐商銀昨天取得中央銀行許可,擔任台灣指定的人民幣現鈔買賣銀行,這兩天就能和中國人民銀行指定的中國銀行香港子行簽訂協議,使等待近一年的兩岸人民幣現鈔清算下周上路。新機制將使台灣金融業的人民幣現鈔取得,由過去向外商銀行批貨,轉為向中銀香港進貨,除了更直接、方便,也不必再擔心缺貨。不過,這只是兩岸貨幣清算機制第二步,尚未達「產地直送」──由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和央行對口的終極目標,其間除了技術問題,政治因素是最大考量,台灣的一步到位規劃再次踢到了鐵板。
人民幣現鈔業務2008年6月底開辦迄今逾兩年,台灣銀行業買入的人民幣餘額,從初期的人民幣24億元增至81億元;銀行賣出人民幣的數量則從人民幣26億元增至人民幣109億元。台灣民間買進人民幣的需求遠高於出售量,加上交易金額持續增加,除了反映市場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心理,結果更衍生出極大的人民幣現鈔缺口,這也是日前銀行出現人民幣缺貨潮、甚至暫停兌換的主因。
大學指考放榜,雖不再是聯考,幾家歡樂幾家愁的狀態依舊。「10分就能上大學」的新聞令人喟嘆,「麵攤小子邊洗碗邊K書上台大」的新聞令人感動。倒是大考中心道歉這件事,因為缺失已造成,事後道歉無濟於考生權益受損。大考中心又非新手上路,實在應痛定思痛。
大考中心道歉,是為了考題難易度波動太大。今年的指定考試有物理和公民兩科超難,數學乙超簡單,均標比起去年各自大幅下降或提高了十幾、二十幾分。試題忽難忽易,本來就不應該,且今年已非首度發生,外界向來以「雲霄飛車」形容每年考題的難易起伏。這讓考生應試的預期心理受到干擾,又因而造成分數變異很大,考生填志願時不大容易預估落點,所以家長學生早有怨言。
相當一段時間以來,「國際化」、「面向世界」成了中國大陸媒體的重責大任。基本在官方控制下的大陸媒體,其國際化的路徑大致有二:一是「買進來」,大陸企業積極在歐美等地收購外國電視台,播放自製的中外文節目,並透過舉辦各種文化娛樂活動,希望「打入西方主流社會」;二是「踏出去」,中國官方媒體除了積極拓展海外據點與海外合作關係外,更開辦英文電視頻道(包括網路)、平面媒體等,最終目標是打造出屬於大陸的國際一流媒體。此外,在國外媒體播放或刊登廣告,宣傳中國形象、中國製造等,也是輔助性的手段。
在這一連串的「國際化」動作中,「話語權」成了關鍵字。在2009年新華社工作座談會上,社長李從軍就強調「在『西強我弱』」的國際輿論格局中,如何回應國際社會的關切、應對西方文化擴張和滲透、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是我們必須面對的重大挑戰。」新華社要「著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進一步增強新華社在國際新聞信息傳播領域的話語權」,「在加強對話交流合作和融入世界媒體的過程中,取得越來越多的話語權和主導權」。
今年第二季中國GDP增長率放緩至10.3%,比第一季降低了1.6個百分點。其中,諸多部門數據也相應下滑,如六月份的工業產值年增率掉到13.7%,比五月份減少了2.8個百分點。這樣的下降幅度,雖仍在「軟著陸」的範疇之內,但因該幅度超過一般的事先預料,所以仍引起普世的關注及議論。目前最受關心的問題是,中國經濟下一步如何避免加速下滑的「硬著陸」景況,以免衝擊到全球經濟?對此,我們認為有必要從中國經濟的深層結構面去做探索。
眾所週知,國際金融海嘯爆發後,中國經濟之所以還能持續高速增長,最大動力來源在於「政策性投資」。投資的主要對象包括交通建設、城市改造、高新產業開發區建設、重點產業生產鏈擴張等。其中最大的共通投資科目是「固定資產投資」,涵蓋機器設備、土地、房舍等。其並衍生出了繁盛的房地產交易,蔚成近來中國市場的一大亮點。而更值得關注的特色,是這一波的經濟政策,照顧到了消費面,先後推出「汽車下鄉」、「汽車換新」、「家電下鄉」、「家電換新」、「建材下鄉」等政策,有力地推動了內需發展,使後者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支柱。
由於司法院賴英照院長堅決請辭,以示對於高院法官集體收賄疑案負責,馬總統業已接受其辭呈,並請同時請辭的謝在全副院長代行職務,以待後任。特偵組偵辦高院法官一案,固然重創司法信用,但是賴院長的果斷辭職,卻是多年以來難得一見顯示何謂政治責任的空谷足音,令人尊敬,也足為典範。
還記得前檢察總長陳聰明曾經如何面對外界的質疑而不肯辭職嗎?賴院長的下台身影顯然優雅的多。誰都看得出來,他的辭職甚至讓總統也出乎意料,這才有慰留不成而只允辭去院長不允辭去大法官的折衷。殊不知賴院長辭職只辭院長實質上限縮了總統的人事選擇空間,還因此特別強調隨時準備讓出大法官的位置,以容總統可以不必囿於只從現任大法官中求才,可謂設想周到而且光明磊落。賴院長勇於負責,不僅為司法負傷起了止血的功用,也為接下來國人高度期待的司法改革,打開了一個全新的空間,值得期待,也讓主政者可就下一波的司法人事乃至政策走向,審慎思考,廣徵意見,再為決定。
健保為了消除剖腹產的經濟誘因,將自然產的給付提高到和剖腹產相同的水準或許是這五年來剖腹產率維持在穩定的百分之三十三的原因之一;但無可諱言,剖腹產率也未因此而下降,可見高剖腹產率並非純然的經濟議題,它是複雜的醫學、社會和文化因素彼此聯結影響的結果。
原重慶市司法局局長、公安局常務副局長文強,一直被喻為「重慶黑惡勢力最大的保護傘」,去年8月被「雙規」──亦即有關人員被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地點,就案件所涉及的問題作出說明。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特殊設計,在接受檢察機關調查前,先進行黨內調查和限制人身自由。
兩岸涉貪現象令人汗顏
各國央行全面開啟貨幣政策閘門,人們一度擔心今年將出現猛烈的通貨膨脹,但上半年大陸經濟數據打消了人們的憂慮:1-6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增幅依次為1.5%、2.7%、2.4%、2.8%、3.1%和2.9%,上半年同比總體增幅為2.6%,低於市場普遍預期。6月分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下跌的主要原因,在蔬菜和水果大量上市,顯著壓低價格。然而,下半年農產品價格是否走穩,或將顯著抬高,則是構成通膨壓力升高的因素。
極端氣候影響多國糧收
日前,因台灣高等法院法官風紀弊案,司法院長賴英照辭職,馬總統未來將提名何人繼任司法院長,頗受注目。
一說是從現任大法官中挑選。此種選人方式變動最小,有人質疑現任大法官的資歷與法界威望尚不足令實務界與學界服氣,恐怕不得不向外找尋。其實,現任大法官幾乎是當今法學界與實務界素負聲望者(當然也有遺珠之憾),只要坐上司法院長的位置,威望不成問題,重點在於未來的司法院長能否建立司法改革新制度,有無抗壓力,及器量是否宏大,能從司法改革讓國人看到國家的未來。依此角度,檢視現任大法官,大概不難看出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