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醫療/保健/養生 (1294)
- May 19 Wed 2010 07:26
針灸減重 切忌空腹
- May 19 Wed 2010 07:14
蜂窩性組織炎併發症 死亡率高
▲鍾志桓醫師說,「蜂窩性組織炎」甚至演變成壞死性筋膜炎,延誤治療死亡率極高,不容小覷。(記者蔡清欽攝)
- May 18 Tue 2010 07:49
必未是痔瘡/肛裂、肛門管 排便習慣不良引起
大便出血未必都是痔瘡,有可能是「肛裂」或「肛門管」,病因與不良的排便習慣有關。
高醫外科醫師莊捷翰說,「肛裂」顧名思義就是肛門有裂口,排便時有撕裂般的疼痛、肛門出血、裏急後重、肛門周邊有腫塊。
- May 18 Tue 2010 07:48
藥物治療/一掉再掉 大量出血 別再忍
有痔瘡,該怎麼辦呢?大部分人視痔瘡為「難言之隱」,因此多不願馬上諮詢醫師,甚至有人拖到出血增加、貧血或嚴重疼痛。不過,到底什麼時候該治療呢?一定要動手術嗎?
「有症狀才要治療」,書田診所大腸直腸科主任胡煒明說,痔瘡的治療方式應視治療的分級;但需不需要治療,則要看流血、疼痛的程度,以及是否有便後難以清洗等影響生活的問題。
- May 18 Tue 2010 07:48
瘜肉腸癌別忽略/便後出血 留意鮮紅或暗紅
肛門出血、便血,除了痔瘡、肛裂、管等問題,還得小心腸內瘜肉或腸癌等不可輕忽的病症。
書田診所大腸直腸科主任胡煒明說,雖然肛門出血最常見的是痔瘡問題,但也因此不少人忽視腸內瘜肉或腸癌,腸內出血導致的便血症狀,胡煒明提醒,便後出血要特別留意「新鮮度」,如果是痔瘡的話,因為是排便時,用力擠壓造成出血,往往都是較鮮紅的血液。
- May 18 Tue 2010 07:46
開刀治療/痔瘡手術 不是愈新愈好
醫師提醒,痔瘡仍以保守治療為主,但如果痔瘡為三、四度內痔或外痔,又出現嚴重症狀時,除了橡皮圈結紮等門診處理方法外,多數可能需要手術治療,才能解決腫痛、出血症狀。
痔瘡無法推回 只能挨刀
- May 18 Tue 2010 07:45
痔瘡防治/別黏著椅子 別無辣不歡
他術後復健…媽呀痛不欲生
案例一:「痔瘡如果嚴重,人生也會是黑白的!因為那種椎心之痛,以及對生活造成的極大不便,沒有經驗的人難以體會。」業務員黃先生雖然不像上班族久坐辦公室,但因常應酬熬夜、抽菸喝酒,生活作息不正常,落得成為有痔之士。
- May 18 Tue 2010 07:43
有痣難伸真痛苦 十男九痔不誇張
- May 17 Mon 2010 06:51
孩子太早進補會性早熟易招反效果
現代家長常會心急的問中醫師:「我該給孩子喝轉骨方嗎?」對此,中醫師王子欣表示,其實要給小孩喝轉骨方,最重要的還是得喝對時機,才能收到最好的成效,例如女生最好是在初經來潮前後、男生最好是在開始變聲前後,即可開始服用,若太早進補恐出現「性早熟」的不良後果。
- May 17 Mon 2010 06:50
多吃油炸速食、魯肉飯致性早熟又矮肥短
常吃炸雞速食的小孩容易性早熟?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主治醫師暨小兒遺傳主任楊晨表示,不只炸雞速食,像魯肉飯等也會造成性早熟。
- May 16 Sun 2010 07:07
大腹翁小腹婆注意! GI值食物瘦身術
經常有人抱怨,明明吃東西已經控制熱量了,還是很難瘦下來,或是已經盡量少吃澱粉類食物,血糖還是控制不好,專家表示,其實這跟吃進食物的「升糖指數」(GI)高、低有關,吃進高升糖指數的食物,血糖易上升且餓得快,容易愈吃愈多,造成脂肪堆積,反之則不會。
專家建議一般人選擇GI值70-80的食物,如果是肥胖者要減重,則建議選擇GI值50-60的食物,同時搭配熱量控制;想要減重的男性一天熱量要控制在1800-2000大卡左右,女性則控制在1400-1600大卡左右。
- May 16 Sun 2010 07:03
台灣女性17%缺鐵
人體的鐵有七十五%存在血液中,健康食品廣告宣稱「女生生理期後會流失一半以上的鐵」,究竟怎樣才叫貧血、缺鐵?以十元銅板面積,目測比對用過的衛生棉,就能簡單了解失血量。
- May 16 Sun 2010 07:02
「鐵」的來源
人體的鐵有七十五%存在血液中,台灣女性飲食鐵攝取不足,加上月經失血,使得每一百人就有近十七人缺鐵,專家建議多吃鴨血、鵝腿、紅鳳菜等鐵含量高的食物。
- May 15 Sat 2010 07:38
登山健行/預防高血壓 GO GO GO
- May 15 Sat 2010 07:37
休閒鞋 不適合健走
雖然了解健康的重要,但嘗試了不少運動,都因無法堅持,無疾而終,爾後讀了一篇文章,建議民眾從事運動前,不妨先行評估自己的喜好與身體狀況,再下定奪。近日又燃起健身的意念,為了不再半途而廢,特別將個人條件列表仔細評估一番,若需有搭擋的運動,首先捨去,因為「好腳」難尋且時間難以配合;舉凡在室內的場所皆不考慮,因為辦公室待久了需要多接近大自然;過於激烈的敬謝不敏,畢竟體能已大不如前,如果引來運動傷害反而適得其反。
最後,決定以「健走」再出發。我戴上隨身聽,在鄰近的校園運動場內健走,徐徐晚風吹拂,一個星期過去,頗能享受這般的運動習性,自認這回終於找到可持之以恆的運動。過了幾天,卻感到足底疼痛,腳掌外側及小趾處竟頻頻發麻,心想,或許是因久沒運動,一時之間身體難以承受如此的操練,於是自做聰明地將原本天天健走的行程改為一、三、五,如此又試了一個星期,疼痛未見好轉,只好暫停運動計畫,接受中醫診所針灸治療。
- May 15 Sat 2010 07:36
慎選運動鞋 適合自己腳型
人的每隻腳由二十六塊骨頭組成,是一個極為精巧的生理構造。在步態分析中,一個良好的步行周期包括:在站立初期,提供緩衝以降低足跟觸地時的衝擊;在站立中期,有足夠的穩定度使身體重心能順利轉移;在站立末期,則要產生足夠的推動力,推進身體前移。因此,一雙好的鞋子,應該可以輔助或加強前述的功能;如果是一雙不適當的鞋子,則可能限制了足部功能的正常發揮,甚至導致足部問題的發生。
一般而言,休閒鞋較著重款式與美觀,對機能性的要求可能不夠,用於短程步行也許不成問題,但穿來作連續長距離步行,便可能導致足部不適,甚至造成傷害,何況休閒鞋並非為運動設計,穿來運動並不適合。
- May 14 Fri 2010 07:23
小醫典--哈姆立克法急救作法
遇到呼吸道疑似有異物梗塞,病患臉色不對勁時,除趕緊送醫外,同一時間,不妨嘗試哈姆立克法,幫病患排除卡在呼吸道的異物。
許明哲說,哈姆立克法的急救方式是,施救者必須站在病患後方,雙手環抱住病患,一拳緊握向內,放在病患肋骨下緣中間的位置,另一手緊握前一拳,然後瞬間向後上方用力,擠壓病患的橫隔膜,讓胸腔的空氣擠壓到氣管。
- May 14 Fri 2010 07:11
停經後下體癢 恐罹糖尿病
停經後婦女,若常有泌尿道感染、下體癢,小心可能罹患糖尿病。診所新陳代謝主任洪建德昨(十三)日指出,一般來說,正常人的小便一點糖分都沒有,但若民眾血糖失控,飆高到180mg/dl,腎臟就會因無法吸收糖分,導致尿液有糖分而滋生細菌,就會覺得下體搔癢難耐,呼籲婦女若常覺下體癢,恐是糖尿病作祟。
- May 14 Fri 2010 07:08
肥胖=高血壓危險因子
衛生署國健局調查發現,十五歲以上國人,五年內新增四十九萬名高血壓病患,國內五年的高血壓發生率達千分之二十七·五,而據統計,肥胖就是高血壓的危險因子。衛生署國健局成人及中老年保健組組長徐瑞祥昨(十三)日指出,調查發現,BMI值超過三十的大胖子發生高血壓的風險是一般人的近四倍,特別提醒注意。
- May 13 Thu 2010 07:23
熟年時代/不喝水 不健康
江爺爺平時不愛喝水,連吃藥都要「省」水,他說,聽說心臟不好的人要少喝水,而且常跑廁所很麻煩,「不渴為什麼還要喝水呢?」吳奶奶則是習慣下午開始,自己「限」水,以免晚上頻繁跑廁所,夜不安眠。
多喝水不是才健康嗎?但老人家到底要不要多喝水呢?醫師提醒,除了心臟衰竭、腎臟功能有問題,老人家還是應該正常補充水分,千萬別刻意不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