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案例故事:一名65歲伯伯痔瘡隱忍30年,病況嚴重到一放屁就噴血,且肛門脫垂像「小菊花」,包衛生護墊度日,退休後上醫院割痔瘡,脫褲檢查,女性生理用品才曝光。

伯伯羞赧地告訴醫師,年輕時就有痔瘡,剛開始不放在心上,但隨著時間愈久,病情愈來愈嚴重,痛到坐立難安;上大號一用力,肛門就脫垂,他用手推回去、擦擦止痛藥。

伯伯聽說「割痔瘡比生小孩還痛苦」,而不敢上醫院,就一直拖著,近半年來,病情嚴重到一放屁就噴血,只好每天包著衛生護墊,就醫檢查時血色素只有8(正常值是12),已到貧血地步,醫師對他的忍功搖頭苦笑。

 

痔瘡成因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莊捷翰說,高醫3月間進行網路調查發現,1/3的成年人有痔瘡困擾,包括肛門出血、脫垂、疼痛等。但就醫比率僅5%,顯見多數人視痔瘡為隱疾,諱疾忌醫。

莊捷翰說,網路使用者多為青壯年,為痔瘡所苦者實際應更多;俗話說:「十男九痔」、「十女九痔」,並不誇張。而造成痔瘡的原因,和生活緊張忙碌、飲食西化及蔬果攝取少等有關,尤其是20至50歲的人最易發生,是現代人最常見的隱疾。

另外,便秘、低纖維飲食、長時間解便用力、腹壓增加(如懷孕婦女)、久站或久坐、刺激性飲食等也容易引發痔瘡症狀。

 

痔瘡分類

內痔/早期症狀是無痛性的血便,擦拭肛門衛生紙有血跡,若長期便血會引起貧血。

外痔/排便會有脫出現象,輕者自行或用手推回肛門;嚴重者脫出後沒有及時推回,會出現腫漲及血栓,引起劇烈疼痛。

痔瘡分級

一級/排便輕微出血。

二級/出血合併痔瘡組織脫垂,脫出部分會自行縮回肛門內。

三級/出血合併脫垂,脫出部分不會自行縮回,須靠手推回去。

四級/出血合併脫垂,脫出部分無法縮回、亦無法推回肛門內。

 

痔瘡治療

 

一、二級/多採藥物或橡皮圈結紮法。

三、四級/要考慮外科手術。

1.傳統手術:由健保給付,缺點是「比生小孩還痛」。

2.環狀切割術:新式的「環狀切割術」,採半身麻醉,手術時間約20至40分鐘,術後疼痛感輕微,可立即下床、進食,術後一周即可如常活動。可否使用此手術,與痔瘡位置有關,不是人人適用。且健保無給付,自費負擔約2萬元材料費。

 

【2010.05.17 元氣周報/記者林秀美/報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opoftheview 的頭像
    topoftheview

    宜誠鼎峰社區

    topofth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