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報載中國氣象團隊現勘,發現青海三江源區冰川退縮,下方黑土裸露,形成一片荒原。其乃因為青藏高原近年氣溫上升迅速,約為全球增溫速率的五倍,導致冰川快速退縮,近三年約為過去三百年的十倍。

高原冬季積雪、夏季融冰,這是大自然水資源調節的方式,也是黃河、長江與瀾滄江的重要水源。冰川快速退縮,代表冬季少雪,或春雪急融,冰雪不再終年累積。其結果是春末起氣溫炎熱,最需水源供應時,上游已無雪或冰可融。

今年上半年,四川、雲南、貴州、廣西發生百年大旱,衝擊稻米生產,溫家寶因此三次南下西南視察。同時,中南半島湄公河嚴重乾旱,衝擊越南等國的稻米生產,引發六國責難中國瀾滄江水壩阻截上游水源。

若果看過「氣候戰爭」這本書的,就可以開始想像那無法想像的未來!假設廿年後,氣候持續暖化,青藏高原無冰川,出現長期乾旱,中國與中南半島諸國,非常可能出現「水的戰爭」。也就是下游用水國,將向上游控水國力爭水源,即使是上游水源已近匱乏。

類似的一條長距離河川的水資源爭奪戰,在中東、中亞、東歐、非洲等許多地區,不是正在發生,就是未來將會發生。此狀況因為第三世界的人口持續增加,糧食需求量大,所以問題將只會惡化,不會改善。

同時,今年夏季,長江與黃河中上游間暴雨頻頻,累積雨量約為過去一倍以上。所以,雖然上游缺乏融雪資源,下游卻是水位暴漲。

但是,如此取得水源的方式,是伴隨著長江二次洪峰、渭河決口、甘肅舟曲土石流災情等,數千人因此喪生。

長期乾旱後,緊接著發生暴雨災情,多麼熟悉的情景。去年莫拉克颱風發生前後,台灣中南部就是如此,然後還緊跟著發生乾旱到今年春季。這樣的極端氣象災難事件,不是僅在台灣或中國發生,世界各地都是如此,且是頻率愈來愈高。這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的報告中,特別強調是與氣候暖化有關。

無論如何,冰川快速退縮,確實是與氣溫持續上升有關。未來東亞水資源供應將愈來愈吃緊,而頻繁的長期乾旱與暴雨災情,更將挑戰這個地區民眾的適應能力。

 

【2010.09.30 聯合報╱柳中明/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opoftheview 的頭像
    topoftheview

    宜誠鼎峰社區

    topofth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