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電視台總經理馮賢賢遭解職,一時風風雨雨。當事人指公視「墜落懸崖」,聲援者說這是「封建的再復辟」,新聞局稱,「不要誤導視聽」。董事長陳勝福希望馮「放下情緒公廣集團向前走」。
作為關注台灣傳媒與公視發展的人,我希望說幾句。
一是公視與傳媒是有很多不如人意,但沒有那麼不堪,更替總經理,即便爭議,其象徵意義也不到墜崖、封建復辟那麼嚴重。台灣的政黨輪替都快要習以為常,我們的民主與公視自主,真有那麼脆弱?
問題的癥結有大有小。傳媒權責單位未曾負責是大,過去十二年,新聞局長十餘人,席不暇暖就得走馬換將,甚至依法薦舉董監事人選都有瑕疵,民進黨及國民黨都相同,沒有人更高明。新聞局很尷尬,也因為概括承受過往一切而有些無辜,但要人不誤導視聽,最好還是善盡最後一任的責任,勇於任事,勸服高層,包括第一位具有新聞傳播博士背景的國民黨秘書長金溥聰,擇期宣布執政黨確實會負責任地,提出合適的大小傳播措施與政策,其中,自然就有公視法大幅翻修在內,真正再把台灣已經有基礎的消極、不因報導評論而恐懼的自由,向上提升,貢獻華人貢獻世界。
衝突的立即原因就在個人。馮總經理自認業績良好,何來換人的正當性?但既然有兔死狗烹、鳥盡弓藏之說,即便貢獻真正巨大,又將如何?何況政黨與董事會更替,面對馮總的強勢、援外自重甚至挑釁之舉,能不緊抓公視法的灰色空間、能不利用工會對於馮總的不利評價(是否公允是另一回事)換人,才怪。
全世界最知名,相對於歐陸公視經常直接受黨政選舉影響,能維持相對獨立的BBC,其信託會主席日前表示,不再尋求連任,會提前走人,雖然他沒有說這是因為保守執政當道,而他是黨首相任命;稍後,信託會又說,不必依約明年春天與政府談BBC執照費是不是要隨物價指數調整,BBC要善體時艱,自動兩年凍結執照費。
這些以退為進的思維與作法,爭取形象與好感,使其化作支持BBC的力量,讓人們見識與理會薑是老的辣。在這方面,我們是後進,自可學習。
【2010.09.30 聯合報╱馮建三/政大新聞系教授(英國里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