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已經把對占有資源和產能優勢的稀土,作為爭取國際市場「定價權」的突破口了,增強稀土市場控制權的舉措接二連三:在北方,內蒙古自治區正式下文由包頭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專營自治區稀土;在南方,廣東、廣西、福建、江西、湖南5省區產地則簽署了開發聯合行動方案;在中央,商務部委託5礦商會於8月13日召集各主要稀土企業,商討明年的稀土出口,2007年以來一路減少的稀土出口配額可能進一步縮減。

     應掌握稀土的定價權

     在稀土產業,中國儲量第一、產量第一、出口第一。2009年中國稀土產量12.48萬噸,占全世界95%以上,其它主要生產國俄羅斯、美國、印度產量分別只有2470噸、1700噸和50噸。即使不考慮稀土的戰略價值,以如此優勢而未能掌握「定價權」,是不可容忍的。

     畢竟全世界已探明稀土儲量只有8800萬噸,中國以全球31%的儲量供應95%以上的需求,資源能夠支持多久?提高產業集中度、減少出口配額等等措施都是必要的。

     分離稀土是一項高難度技術,鑭系元素化學性質猶如15個孿生兄弟,分離鐠、釹更是難中之難。早期外國少數公司壟斷稀土生產技術,中國只能出口原礦或含有稀土元素的礦渣,稀土價格則極為高昂。1972年起,以徐光憲領軍的中國科學家,在不太長的時間裡便開發出了世界最先進的稀土回流串級萃取體系。依靠這項先進技術,中國徹底擺脫了出口稀土原礦的處境,低成本生產的單一高純度稀土橫掃世界市場,國際單一稀土價格下降30%至40%,美國鉬公司、日本稀土分離企業、法國羅地亞公司等企業,在這場「中國衝擊」(China Impact)下紛紛減產、停產、破產,或尋求同中國技術合作。

     優勢在掌控提純技術

     1970年代之前,世界稀土市場被美國和歐、日壟斷;70年代末,中國開始打入稀土市場,1980年代中期後中國稀土份額急劇上升。今天,中國基本壟斷了世界稀土生產,即使美國這樣的唯一超級大國,目前要想重新開採本土稀土礦山,由於沒有稀土提純生產技術,也只能把開採出的礦石送往中國提純。

     當前中國稀土業的問題是這項偉大成就的副產品,是由於出口集中度太低而導致肥水外流。我們只能在此成就基礎上追求提高稀土收益,提高我們現在生產的單一稀土收益,進一步掌握下游深加工環節。

     中國必須維護和加強在稀土分離提純環節的控制力,並力圖增強對稀土資源的控制。沒有這兩點,抬高價格、提高稀土產業收益的舉措,很大程度上將是為人作嫁,幫助別國稀土上游產業重獲生機。君不見中國限制稀土出口之後,境外已有200個稀土項目計畫開採?特別是美國最大稀土礦芒廷帕斯礦正籌備恢復開採,預計年產量可達1萬噸,相當今年中國出口配額1/3。

     中國除應加強稀土礦山和生產企業的整合外,還需要把資本觸角伸向海外稀土資源,並牢牢掌握稀土分離提純環節的核心技術控制權。

 

(作者

  • 梅新育
  • 為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opoftheview 的頭像
      topoftheview

      宜誠鼎峰社區

      topofth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