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之間關於釣魚台的爭議,並沒有因為中國漁船船長獲釋而告一段落,目前看來,兩國在外交和軍事上仍動作頻仍,日本更出現外交與政爭纏繞的複雜局面。其實,在高層政治不盡透明的中國,外交與內政也是相互牽動,只是外界更難一窺奧祕。

     日方放人的決定,大陸《環球時報》說「日本只給了中國0.25個面子」,不過畢竟是個讓步。新加坡《聯合早報》的報導引述中國學者的發言,並下了「中國學者:日方最終釋放中國船長,與溫家寶講話直接有關」這樣的標題。

     聯大談話 態度強硬罕見

     溫家寶在紐約會見旅美華人、中資機構及留學生代表的場合,以及隨後的聯合國大會上,都有對日的強硬談話。聽多大陸當局過往對台文攻武嚇的台灣民眾,對這些談話可能沒有太多感覺,但大陸方面的政治觀察家很清楚,「中國領導人從未在釣魚島問題上如此強烈地發言」,《聯合早報》的評論則是「罕見地向日本發出最高層級的政治警告」。

     光是溫家寶強硬發言,未必足以讓日方讓步,此次釣魚台爭端的背後,美日中三方必有頻繁激烈的交涉、交易和角力。菅直人所謂的「全面考慮」,必然包括(中美交易後)美方的態度。但問題的微妙性在於,溫家寶的講話不僅有「外交」效應,也很可能會有「內(部)政(治)」作用。

     今年以來,溫家寶頻繁地針對政治體制改革、社會公平正義等問題高調發言,相當引人矚目:

     2月,春節團拜會與跟網民交流;3月,國務院工作報告以及兩會記者會發言;4月,在黨理論刊物《求是》發表長文;5月,與北大學生共度青年節時,揭露與會學生是官方動員安排;6月,接受日本NHK專訪;8月,視察深圳與全國依法行政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政改言論 揭櫫兩大主義

     溫家寶上述這一連串言論,主要是清楚、頻繁、具體的談論政治體制改革的正當性、必要性與相關內容,同時還有許多內容是針對醫療、教育、社會保障、收入分配等民生議題。可以說,溫家寶透過這連串講話,不斷揭櫫了「民權」和「民生」兩大主義。

     9月在紐約,溫家寶除了再次提及政改(比2008年在聯大的談話更強烈)外,更有了對日本的強硬發言。從競逐「話語權」的角度來看,溫家寶是在「民權」、「民生」之外,舉起了「民族主義」的旗幟。前一陣子,中國的「老左派」曾點名批判主張普世價值的溫家寶,助長「民族投降主義」,「致使賣國求榮的犯罪行為更嚴重地發生」。溫的對日強硬發言,客觀上可以起一種「正視聽」的作用。

     至此,溫家寶訴諸於民眾的政治綱領、溫家寶式的「三民主義」已經基本齊備。

     由於兩年內將要召開中共十八大,中國政治已進入一個高度不確定的時期,這裡有權力接班的難題,也有現任領導人如何維繫政治影響力的問題,再加上中國社會矛盾激增,國際環境劇烈變動的內外局勢,這個不確定、不穩定將更為明顯。因應這個變局,中國政治的要角們將會逐步打出各自的旗號,盤整勢力,也訴諸民眾。唱紅打黑、宣揚「重慶模式」的薄熙來是一位,溫家寶是一位,9月提出「權為民所賦」的習近平也是一位。中國的新變局,正在慢慢揭開序幕中。

 

(作者

  • 楊偉中
  • 為《旺報》主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pofth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