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和平的願景,遠在天邊又近在眼前。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這兩天在紐約,被媒體記者問到對台撤除飛彈的問題,溫家寶口中沒有清楚直接地說出「撤飛彈」三個字,只是繞著兩岸和平表達期許,強調「這個問題最終會得到實現」。這是一個承諾,還是只不過一種想像?是一個未必具有兌現保證的遠期支票,還是中共國家領導人的誠心希望?
兩岸和平,說起來就在眼前,多少人毫無疑慮地活在這種和平氣氛的現在式當中。兩岸之間人盡其才貨暢其流,每天直航班機載著觀光客、做生意的台商、探親的家屬,絡繹不絕於途。日前大陸中央電視台秋節晚會,獲邀演唱壓軸的正是台灣天后蔡依林,歡樂同慶水乳交融。這些人不能說盡是「眼中有鈔票」,但絕對「心中無飛彈」,若問起戰爭的陰影,還真是無事惹塵埃!
但另一方面,對台飛彈不但是現實,是中共對台灣未撤除、未鬆口的威脅,且相當程度上變成了台灣內部藍綠對立的標竿話題。陳雲林來訪,賓客盡歡,但濺血事件發生於台灣自家人的群眾抗議之間。ECFA簽署,打架對立不在兩會的談判桌上,而在台灣的國會議事廳裡。中共對台飛彈這件事橫亙於台灣海峽,但其分裂效果更及於台灣內部的共識與認同。有人因為對現在悲觀,所以對未來的展望很消極,台灣曾經「失落的十年」即由此而來;有人因為對未來樂觀,所以對現在的經營很積極,目前馬政府的政策大抵如此。
溫家寶的「最終會得到實現」說,因為「最終」可能是遙遙無期、遠在天邊那麼遠,所以有人只能當作政治語言來低度解讀。然而,很多大演變、大變革,就是要從「摸著石頭過河」做起,所以兩岸和平務必要從一個又一個的「現在式」接力下去,才可能對「未來式」的想像和信心維持不墜,終究過渡到彼端。這也是「循序漸進」之謂。對馬政府來說,不但要向對岸持續呼籲「撤飛彈之最終實現」,還要向台灣內部說服此一信念,這才是其中最大的挑戰。
【2010.09.24 聯合晚報╱社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