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近日「雙薪教授」現象,在時論廣場引發一些討論。其實「雙薪教授」問題背後所牽扯的,是目前台灣高等教育中,一個極為嚴重的結構性矛盾,體現在檯面上的,則是正在逐步發酵的「高等教育師資派遣」問題。

     筆者曾經實際地在身邊目睹過下列三個真實案例:A教師是某頂尖國立大學的「專案助理教授」,因為配合執行教育部的教學計畫而獲聘任,平時主要擔任教學工作,以減輕「研究型教授」的教學負擔。只是不管多努力,計畫結束後就會失業;B教師是某有招生危機之私立大學的「短期約聘助理教授」,學校隨著招生狀況的不佳與教師求去,在不確定往後是否能擋住退場威脅的大限下,所短期徵聘應急的教師。C教師是在多所大專院校間流浪的「兼任助理教授」,已獲得博士學位多年,卻因為苦無專任職缺,因此遊走在各大專院校間兼課。上課時數是一般大學老師的二倍多,薪水則不到一半。並且隨時會因為校方需求的改變,而失去兼課的機會。

     在前述案例的這幾種類型的教師中,土/洋博士都有。這些為數不少的年輕學術菁英,正處在學術生涯中應該最有創造力的時候,卻陷在有一餐沒一餐的困窘中。這種大量的「師資派遣」現象,已跟勞動力派遣一樣,儼然開始在台灣的高等教育情境中延燒。如果相較於「雙薪教授」的浮濫,這到底是誰造就了這樣的問題?

     事實上,「雙薪教授」並非全然不可取,問題是出在它的「浮濫」。例如部分學校延聘具學術聲望及豐富經驗之退休教授出任「需肩負實權與辦學成敗」的職務(例如校長),這常常是校方真正要借重此人的經驗及能力來改變學校的體質,對於整體大學教育也確實有提升之效。但是這樣的人有這麼多嗎?其實絕大部分所指的「教育肥貓」並不是這種狀況,而是主雇間各有利益盤算,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例如退休教授在「不違法」的範圍下,有機會為自身牟求更高的福利,除非有極高的「道德潔癖」,否則大概很難抵擋住這般豐厚的誘因。因此真正的問題其實是出在:為何這麼多私立大學願意買單呢?原因無他,就是「划算」!

     在目前的高等教育體制中,私校為求生存,就需要在各種五花八門的「評鑑指標」中爭取成績。其中,計畫量與教授比例幾乎是各種評鑑中都會注重的項目。而雇用已有社會基礎的「退休教授」,榨取他們最後的剩餘價值及人脈裙帶,透過短暫的業績來避評鑑風頭,之後又可以方便地送走而不用支付高額的退休金。無須等待無須栽培,橫看豎看都比投資在這些初出茅廬而不易駕馭的「年輕博士」身上要划算許多。私立大學終究不是慈善團體,她需要有一套生存法則,尤其在這一個高教亂世中。那麼,又是誰縱容了這種偏頗與畸形的高等教育氛圍呢?

     在目前的高等教育中,「人才流動的停滯」已是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因此許多教授直言,在情感上並不會再鼓勵學生繼續深造。一個大聯盟的球隊,要能夠在漫長的球季中保持戰力,所仰賴的不能僅是少數的明星球員,而更需要長足的板凳深度。這就像一個社會的進步,所仰賴的是全民素養的普遍提升一樣。

     在台灣的高等教育處境中,靠大師追求世界頂尖大學的光環之餘,是否也應該回頭看看後面有沒有人跟上來?如果沒有人跟上來,這種光環會不會只是一種曇花一現的虛榮感?如果大學的師資也變成另一種「派遣勞工」,缺乏累積、不思傳承,再過個十幾二十年,我們的高等教育是否終將再度被打回原形?如此結構性的嚴苛挑戰,除了良心與道德的勸說之外,最需要的將是公部門的魄力與決心。

 

(作者

  • 黃俊儒
  • 為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opoftheview 的頭像
      topoftheview

      宜誠鼎峰社區

      topofth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