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年前,大陸一個17歲的少年,因考試7門科目不及格,而被迫留級重讀高一;一年後,又因7門功課不及格而不得不辦理休學。10年前這個教育體制的失敗者就是韓寒,10年後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鳴談大陸教育的出路時說:「全中國大學教授加起來對公眾的影響力,趕不上一個韓寒」。韓寒的成功,豈不活生生地反映了中國教育的困境?

     韓寒的成長不符合常規

     韓寒的成長過程總和學校處於緊張關係。因為上課不認真,他的座位被挪到後排;因為只在乎寫作不在乎其他科目,他屢因為考試不及格被師長責備。由於根本無視於學校的各種規定,韓寒早在休學之前便多次被學校「勸退」。這樣不符合「常規」的學生,卻走出了自己獨一無二的路。

     今日韓寒是大陸知名的暢銷書作家、是博客上追隨者眾的公共異議分子、也是多才多藝的賽車手與80後一代的青年偶像。但他最早的作品,則是對中國考試文化與文憑主義的諷刺與不滿。他為文抒發自己的受害經歷,文章引起了同代中學生極大的共鳴;批判教育的一系列文章,為他創造一群基礎粉絲,因而一路開展,愈來愈受到支持與注意。

     韓寒成功由這個僵化的教育體系中逃出,讓曾經判他失敗的教育體制,儼然成為更大的輸家。

     大陸的韓寒,雖曾經被「要求標準」、「考試為主」的教育所遺棄,但相比台灣剛落網的少年殺手,他是何等幸運!

     幾個月前轟動台灣的台中黑道槍擊案,殺手原來僅是一位18歲的少年。更驚人的是,這位少年出語即道:「台灣教育害了我。」大家對少年殺手的話議論紛紛;有人說:台灣的教育應該反省,也有人說:少年殺手不過是在利用媒體、轉移話題,藉此卸責。

     少年殺手認為教育害他

     少年殺手認為:「台灣教育只要求標準答案」,讓他這個不想按照標準答案的學生,逐步逸出學校常軌,進了社會的大染缸。這段話無異把過去10年台灣強調「多元自由」的教育改革,打回「考試文化」的原貌。由於沒有將深植人心的「考試文化」改掉,台灣社會「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即便教改要求入學採取多元管道,不獨重智育,結果反而是累壞學生和家長,智育以外的科目也要趕著補習。

     為什麼台灣學生在沉重課業之外,還需要花大錢上補習班?另一方面,30年來當大陸社會、經濟各方面發展迅速,為什麼卻獨獨在教育方面固守不前?追本溯源,華人文化圈存在源遠流長的科舉文化是重要因素,這顯現在台灣《憲法》中,甚至獨步全球有「考試權」和「考試院」。

     全球化與知識經濟的風潮,讓世界許多國家重視現代化的教育改革、以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個人。兩岸經濟協議(ECFA)甫簽署,「教育ECFA」也開始進行。兩岸的教育協議,如果只停留在陸生來台數量和管制上,意義其實不大,畢竟兩岸也是世界一環。

     如果兩岸無法改革教育的核心理念、培養出現代社會所需的人才,那兩岸教育的互通有無,也許只造福了更多為文憑與考試服務的補習班。

 

(作者

  • 江雅綺
  • 為專欄作家.美麗島電子報執行董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opoftheview 的頭像
      topoftheview

      宜誠鼎峰社區

      topofth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