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八個月的審查,經濟部投審會昨天駁回中策博智集團收購南山人壽的申請案。接下來,投審會與金管會必須提出本案未獲通過的理由,以及南山人壽未來監理的重點,讓保戶、員工、AIG與社會大眾能夠接受與安心。政府目前如處於掀開煮沸甚久的大鍋蓋,切勿讓熱騰騰的巨煙燙傷,甚或摧毀雙眼。

金管會已說明以五大原則審查此案:長期經營的承諾、具備專業經營能力、買方承諾保障保戶及員工權益、資金來源符合我國法令、有能力因應增資需求。中策博智集團應有努力針對上述原則提出說明,並針對疑慮補件,但投審會最終仍決定駁回;中策博智集團若提起訴願,屆時政府須提出令人信服的駁回理由。特別是南山人壽大股東AIG依程序將股權標售給中策博智集團,上述駁回理由亦必須符合國際監理原則與慣例,避免外資、國際媒體批評台灣主管機關未建立專業的遊戲規則,影響目前進行中的招商成果與台灣的國際形象。

這次中策博智集團先經由中策公司(一家香港小型電池業上市公司)私募取得併購資金(借殼籌資),再結合博智公司組成投標團隊,而參與中策公司私募者的身分與資金來源,一直是媒體評議的焦點。此外,香港中策CEO柯清輝、博智金融董事長麥睿彬究竟是這次私募案與投標團隊的主導者,抑或僅為檯面上代表人物,也是媒體質疑之處。事實上,政府不易找到資金來源違反本國法令規定的具體證據,而以大股東適格性是否達到可接受的地步,更屬複雜又困難的決定。

長期與專業經營是保險業,乃至金融穩定的根本,也是大股東適格性的審查重點。中策博智團隊過去並非保險業經營者,又是境外人士,資金提供者是市場與非金融業者,其保證長期且專業經營的能力自然受到高度質疑。而且基於保險業營運資金有超過九成來自保戶,政府對保險業併購案的審查重點,應是保戶的長期權益,而非股東權益。因此,能否將資產超過1.7兆元、約400萬保戶的南山人壽,交付給中策博智集團及其臨時組成的經營團隊,政府應做嚴格審理;尤其,在缺乏強而有力的集團做後盾下,其未來增資能力更需政府再三斟酌。

鍋蓋掀起時,挑戰才正開始。上周媒體陸續報導,AIG執行長揚言南山股權出售案未獲政府通過,將不會再出售股權給本土金融集團,同時限縮南山人壽業務、停止增資,甚至大幅裁員。如今投審會已做出駁回申請案的決定,如何安定南山人壽保戶、員工之心,是政府首先必須面對之處。

南山人壽挺過2008年9月AIG財務危機事件,但當時南山人壽經營階層與員工全心向著公司,不斷地安撫保戶,才未出現保單解約與質借的風潮。但在此次標售案中,南山人壽員工分成支持與反對中策博智集團二派,還有許多高階主管離職,如若我國政府駁回的理由未讓AIG甚或美國政府接受,加上不正常的背後黑手運作,有可能衝擊保戶的信心。

從大股東AIG的立場,其最佳策略是讓南山人壽維持正常經營,方能體現較高的股東價值,也才有較高機會賣得更高的價格還給美國政府,但AIG執行長的說法,實有所背離;而且,AIG自己就是國際大型保險集團,應本著經營保險業的特性對待此次標售案,各國政府駁回外國集團併購該國金融或策略性產業更是所在多有。至於中策博智集團,可循行政救濟管道伸張自身權益,但應保持南山人壽的經營獨立性。還有金管會,此時宜密切關注南山人壽的資金動態,倘有影響保戶情事,須堅持保險監理的專業性與嚴謹性。

 

【2010.09.01 經濟日報╱社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pofth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