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龍應台特寫。(記者宋丁儀攝)圖為龍應台特寫。(記者宋丁儀攝)

       2010年8月,在遭受酷熱、洪水和泥石流侵襲的大地,有一場演講,一篇論著,對悶熱多災的夏季中國,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一場演講,是台灣社會相當熟悉的龍應台,在北京大學的「文明的力量:從鄉愁到美麗島」;一篇論著,是解放軍國防大學政委、劉亞洲中將的《西部論》,發表在8月初的《鳳凰周刊》。

     龍應台的演講,是有針對性的。在大陸官方與部分知識分子共同打造的「大國夢」主旋律中,她直言,不在乎大國崛起只在乎「文明刻度」。在國家主義意識形態日趨膨脹、權貴資本壟斷社會資源的時候,她提醒:「國家是會說謊的;掌權者是會腐敗的;反對者是會墮落的;政治權力不是唯一的壓迫來源,資本也可能一樣的壓迫。」在中央權力所在地的北京,她說「權力的侵蝕無所不在」,個人的權利「是每個人都要隨時隨地、寸土必爭、絕不退讓的」。

     坦白說,這些言談並無深奧的道理,甚至可說是普通常識,但卻極容易被人們忘記,的確需要我們不斷地「拒絕遺忘」。

     其實,早在2005年連胡會後,在大陸報人的努力下,龍應台闡述台灣經驗的〈你可能不知道的台灣〉就刊於《中國青年報》的《冰點》周刊,這篇相當敏感的文章產生了「爆炸性的影響」,當時《中國時報》全文同步轉載。

     龍應台深知中國「這個地方的好跟壞,對於台灣有那麼大的影響,這個地方的福與禍,牽動整個人類社區的未來」,從這個視角出發,她關注並參與了大陸的改革。如今,應該要有更多的台灣知識分子,以同樣的視角與行動,盼鐵成鋼,積極參與、促進中國社會的進步。

     劉亞洲在《西部論》這篇由舊作增補改寫成的新文章中,除了根據國際現勢,再度申論了中國應該重視中亞,實現「戰略西移」之外,還痛陳:今天的中國社會,「從上到下都洋溢著有錢好辦事、錢能擺平一切的熱情」,他強調「錢多了,只意味著國家硬實力的增長,不意味著軟實力有了相應提升」,「甚至亦不能保有境內的平安穩定」。

     劉亞洲和龍應台有著接近的語言:「決定民族命運的絕不僅僅是軍事和經濟力量,而主要取決於文明形式本身。」他接著大膽陳說:「民族的生存決定我們必須進行政治體制改革」,斷言「十年之內,一場由威權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轉型,不可避免地要發生,中國將會出現偉大的變局」,「政治體制改革是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我們不可能有退路」。

     劉亞洲是前中國國家主席李先念的女婿,被視為太子黨一員,又是軍方高級將領。過去台灣熟悉的軍方聲音,是來自強硬派的對台對美言論,卻少見軍方內部此種民主聲浪,相當值得我們重視。

     剴切陳詞的龍應台與大膽敢言的劉亞洲,他們的意識型態或許南轅北轍,身分與位置也大相逕庭,但是卻都標舉了一個共同方向:建設文明、民主的中國。這兩年,伴隨著大國崛起主旋律的,是沉悶的政治空氣與言論空間的限縮,各領域均出現官進民退現象。兩年後,兩岸三地高層政治權力都將換屆,權力交替前後的中國將更為進步還是出現倒退,的確到了關鍵時刻,也考驗著當局和民間的智慧與勇氣。龍應台的演講,劉亞洲的讜論,大陸高層是否聞見?

 

2010.08.16 旺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pofth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