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海協會秘書長李亞飛在台北重申「九二共識」。雖號稱共識,但兩岸間顯然仍存在諸多尚不能解決的歧異點,此刻的確應先「擱置爭議」,才有機會往共識的交集走去。

「九二共識」到底是什麼?1992年,海峽兩岸政府建立交流基本原則,台灣理解的是「一中(內涵)各表」;中共強調的則是「各表一中(原則)」,也是這次李亞飛在台北覆述的重點。

「一個中國」本來是兩岸關係當中最尖銳、最緊張的原因。基於「一個中國」,中共堅持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而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對主權及領土問題亦有不可退讓的底線。「九二共識」的歷史意義,就是將這最尖銳的歧見,轉化為讓當時分隔了四十多年的兩岸可以開始有限交流的基礎。雙方同意暫時讓「一個中國」有各自表述的空間,也就是不強迫對方接受自己的「一個中國」內容。如此在不觸及「一個中國」各自歧異的條件下,才展開了實質互動的餘地。

很明白地,「九二共識」是個擱置爭議的協議,其意義就在於對「爭議」這件事有共識。對台灣而言,要能達成擱置爭議效果,不只是強調「一個中國」,更重要在於「各自表述」,如此才能使台灣的自主性有立足之地。

九二共識到今天,將近二十年過去了,兩岸之間發生了許多變化,曾經有過李登輝「兩國論」時期的極度緊張,也終於過渡到今天的ECFA簽署完成。目前兩岸的交流互動關係,根本不是當年所能想像的。此刻重申「九二共識」,台灣要的仍是「各自表述」;卻如果中共在台灣的外交發展、與他國洽簽FTA等事項方面,一味積極主張「一個中國」原則,卻打壓了台灣「各自表述」的空間,則恐怕九二共識的「共識」部分就會基礎動搖了。

兩岸的求同存異可能是一條漫長的路,但只要繼續目前的積極交流和善意合作模式,兩岸「各自表述」的內容自然會越來越接近。此刻若太過急於用「一個中國」來造框框,只怕平白破壞了得來不易的雙方互信。

 

【2010.08.12 聯合晚報╱社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pofth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