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沉太湖靶艦是在1984年7月18日。當我看到靶艦上兩個彈頭爆炸 時所形成的大洞,顯示雄一飛彈系統的各部分都是正常的,而且威力 強大,使人震撼。

我能夠撐過病痛折磨的最大原因,是我在病倒期間用心研讀《荒漠 甘泉》和《聖經》。我曾經在1978年請病假在家休養21天(1月18日 至2月8日),幾乎每天都讀這兩本書。有一天袁杰同學來我家看我, 我曾經向他報告讀書心得。當我躺在三軍總醫院的手術台上時(197 9年4月),我決心皈依天主,並在1981年6月4日受洗為天主教徒。我 最主要的心得是:「人是這樣的一種動物,只要他知道是為什麼,他 寧願自己帶上枷鎖。」我知道我是為了做出雄風飛彈,寧願忍受痛苦 。

我平時最喜歡唱的幾句京戲,是「擊鼓罵曹」中的四句:「平生志 氣運未通;似蛟龍困在淺水中。有朝一日春雷動,自會風雲上九重。 」沒想到一個「春雷三號」演習,卻給我帶來這樣大的痛苦;使我現 在(2008.2.4)寫到這裡時,仍然會有「痛苦猶存」的感覺。

為了使大家都從心裡願意把事情做好,我宣布我們工作的基本觀念 是儒家思想的行「仁」,並解釋「仁」就是存心為善。我特別說明, 我們做飛彈不是為了戰爭,而是為了保護在台灣的同胞,避免戰爭; 是存心為善的。以後的幾年裡,我把西方的「系統工程」和我國的儒 家五倫觀念,都與「存心為善」加在一起,終於形成一套很有用的哲 理和方法,使大家都願意「存心為善」,把事情做好。回想起來,這 一切都是因為「春雷三號」演習的失敗和痛苦而引起的。

(三)用雄風一型飛彈擊沉太湖靶艦

飛彈彈頭威力試驗,是很危險和代價很大的工作。雄風飛彈彈頭的 威力試驗共有兩類:一類是在飛彈基地裡作靜態爆炸試驗,另一類是 用戰備彈打沉靶艦。

基地裡的雄風彈彈頭爆炸威力試驗,是用很多張很大的鋼板把一枚 放在鐵架上的彈頭圍起來;鐵板的厚度不同,與彈頭的距離也不同。 在鐵板與鐵板之間,放著一些艦用油品的貯藏桶,以顯示彈頭爆炸時 引起的燃燒情況。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雄風二型飛彈的彈頭威力展示;時間大約是 在1989年。展示的那一天,海軍來視察的長官是莊銘耀和伍世文兩位 將軍。他們在彈頭爆炸之前先到現場觀察,並聽取工作人員的報告。 然後我們都躲在安全室裡,在聽到一聲巨響後,立即走到室外觀察, 發現由爆炸而引起的大火十分驚人。大火被撲滅後,我們到現場發現 鋼板都有大小不同的穿孔,而且東倒西歪,散開到遠近不同的距離; 有幾塊小的鋼板飛開的距離很遠。兩位將軍印象深刻,特攝影留念。

打沉太湖靶艦的震撼

打沉太湖靶艦是在1984年7月18日。那天由DD艦和海鷗飛彈快艇各 發射一枚雄一飛彈,都命中太湖靶艦。然後參加演習的幾艘軍艦慢慢 地向靶艦接近距離,並繞著靶艦航行一圈,觀察中彈後的情況。我在 指揮艦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水線附近的兩個大洞,也看到靶艦正在下 沉。這時各軍艦都停車不動,現場的官兵都凝視著靶艦,一聲不發, 使我覺得受到一種很沉重的壓力。

當我看到靶艦上兩個彈頭爆炸時所形成的大洞,顯示雄一彈系統的 各部分都是正常的;尤其是武裝(彈頭)分系統,藉此證明了彈頭的 一切功能都是正常的,而且威力強大,使人震撼。因此我非常高興, 立即高舉右手的大拇指,向武器分系統的負責人張學先組長道賀。

後來,我看到太湖靶艦逐漸下沉,只剩下駕駛台和艦艏時,一陣悲 傷湧上心頭。我聯想到的是,如果這是真正擊沉了敵人的軍艦,那必 然會造成很多人傷亡,海面上的景象將會慘不忍睹。因此我希望雄風 飛彈只是用來防止戰爭,而不是真正地用來打沉敵人的軍艦。我這樣 不停地想著,凝靜地看著太湖靶艦下沉,直到完全看不到了,指揮艦 才開始回航。

現在(2008.2.9)回想起來,雄風飛彈從來沒有真正用來打沉敵人 軍艦,令我心裡覺得安慰。我希望政府各階層的領導人都知道,用飛 彈打沉軍艦是傷亡很大的,千萬要避免。

這次打沉太湖靶艦的經過,我在任何時候回想起來都覺得很悲慘。

飛彈品質改進的經過

雄風一型飛彈品質改進工作的經過是很折磨人的,也是很痛苦的。 凡是參加工作的人都很有誠意早日解決問題,但是過程卻十分曲折。 當突然發現了真正的問題時,有的伙伴竟高興得大叫起來!

雄風一型飛彈品質改進工作自1982年10月開始,到1984年4月為止 ,共計用了一年半時間。這期間曾經為了找尋缺點和改進品質,而發 射了30多枚飛彈。完成此項任務後,李卓顯顧問曾撰寫一份報告給中 科院。我也曾請幾位有重大貢獻的伙伴,把經過的事實寫成報告存檔 。

1984年3月9日,飛行試驗結果,飛行正常,卻發現曳光器尾罩部位 有超溫現象,但電子總成外圍金屬殼溫度,並無異常現象。

1984年3月14日的討論會中,許主任報告他對曳光器尾罩有超溫現 象的一種解釋,並在1985年4月22日寫了一份報告,先呈閱給黃代院 長孝宗和劉副院長曙晞,然後給我一個影印本。我將他的報告和其他 幾位伙伴寫的報告,都存在雄風計畫室的資料室中,以供有關同仁參 考。

在此我要特別寫清楚的是,雄風型飛彈在品質改進期間的一個關鍵 問題,是彈尾曳光器部位有超高溫度,因而燒壞了高度計的延遲線。 這個現象是在1984年3月9日的飛彈飛行時,從遙測信號中首先被葉榮 祥先生發現。

3月9日以後,對超溫現象的解釋有兩種,一種是徐炎廷博士認為是 曳光器的高溫造成的;另一種是許樹恩主任認為是加力器和續航器噴 嘴火焰回流所造成的。將這兩種解釋加在一起,則有效的解決問題辦 法是,加堵熱塞使高度計的延遲線受到保護。因此在以後的雄風一型 飛彈上,都加裝了由材料研發中心製造的堵熱塞。(待續)

 

2010.08.10 旺報 / 韓光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pofth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