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名人堂/專欄/社論 (2046)
- Apr 08 Thu 2010 18:53
貴族化健檢 未必是好
- Apr 07 Wed 2010 10:31
林博文專欄-《時代》創辦人魯斯新傳問世
二十多年前,曾做過甘迺迪總統特助的美國史大師亞瑟.施勒辛格還在紐約市立學研究中心擔任史懷哲講座教授,力促一位因未拿到終身聘書而從哈佛轉到紐約市大研究中心的年輕史學家艾倫.布林克里(Alan Brinkley)寫一本《時代》周刊創辦人亨利.魯斯的傳記。施氏說,坊間雖已有魯斯傳記,但仍有許多材料尚未出土,還是值得寫。比施氏小三十二歲的布林克里考慮一下即表示他有興趣。
二十多年後,經過一波三折,布林克里的魯斯傳終於面世了,書名就叫:《出版家:魯斯和他的美國世紀》(The Publisher:Henry Luce and His American Century)。施勒辛格建議布林克里寫魯斯傳的動機有二:一是布氏出身媒體家庭,本身又對新聞工作頗為關注,他的父親是當年赫赫有名的NBC晚間全國新聞主播大衛.布林克里(後跳槽至ABC),母親當過合眾社記者,弟弟Joel現為《紐約時報》記者,另一個弟弟也是記者,二是布氏曾寫過一本與傳記、媒體及政治有關的著作:《抗議的聲音:朗格(Fuey Long)、柯富林神父(Father Coughlin)與大蕭條時代》,而這本書是一九八二年全國書卷獎的得主。可惜的是,施勒辛格於三年前去世,看不到他所催生的書了。
- Apr 07 Wed 2010 10:28
楊照 :為什麼醫界不檢討涂醒哲?
廿年前,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進行了一次重大的課程改革,引起特別注意與討論的,是在第一年的課程中增加了「身體觀念」的學習,而且視之為醫學生入門最重要的門檻。
那是一個時代變化的關鍵表徵。醫生不能再用簡單的「科學」態度對待病人的身體,將身體視為物體,只考慮修復物體、讓它恢復正常功能。身體是有主人的,更重要的,不同的人對自己的身體,會有不同的觀念,也就會有不同的感受,醫生必須了解、進而尊重這些不同觀念,將之放進醫病關係中。
- Apr 06 Tue 2010 15:01
南方朔觀點-講話不是口服 而是讓人心服
十八世紀英國最傑出的政治家是老皮特爵士(William Pitt),他出身貴族,但卻是捍衛自由、反對專制的先鋒。他為官清正,舉國稱讚,每當英國面臨挑戰,人們都會呼籲他出來領導政府,他是帶領英國走過七年戰爭的英雄。除了功績彪炳外,他的談話演說更是經典,後來的政治哲學家哈茲里特(William Hazlitt),曾如此評論道:
─「他胸中有著神聖熱情的火焰,爆發出的義憤令世界振奮,諸王膽怯。他是自由的擁護者,國民權利的捍衛者,以及暴政的敵人和國家世界的朋友。他的講話不是去使人口服,而是讓人心服;他不告訴人們什麼,而提高人們的心靈;他堵塞人們習慣的偏差,讓人們的偏差能感覺和重新去感覺。」
- Apr 06 Tue 2010 14:59
社論-不患寡而患不均
論語季氏篇:「…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孔夫子這段論述,援用於今日台灣,不但貼切,而且足為朝野各黨引為鑒誡,雙方應和衷共濟為全民幸福痛下針砭,以免已經成型的「一個台灣,兩個世界」現象日益惡化。
所謂「一個台灣,兩個世界」,可從兩方面來看:所得分配差距層面與城鄉發展差距層面。就所得分配面而言,台灣這些年來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中產階級逐漸消失,整個國家恐將成為貧富差距懸殊的兩個世界:富人世界裡,日進斗金,而同時窮極奢華,對待貧窮人,只問「何不食肉糜」,誠不知人間疾苦為何物;窮人世界裡,恐怕連裹腹三餐都有困難,更遑論溫飽安居、平安度日。
- Apr 06 Tue 2010 14:58
高希均 :雙城、雙博、雙贏
馬政府執政快近二年,最深遠的政績,就是兩岸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良性互動。這個轉變是台灣十餘年來付出了沉重的被邊緣化的代價才獲得的。人民最能感受到是直航帶來的方便。台北飛上海比坐高鐵到南部的時間還快。兩岸的旅遊一夕之間使台灣多了西湖與黃山,大陸多了日月潭與阿里山。兩岸的經貿與文化交流的擴大,終於漸漸打開了機會最多的大陸門戶與窗戶。執政的國民黨要果斷地做二件事:在「不統、不獨、不武」之下,加快,不是放慢,兩岸的開放;說服,不是屈服於,心存懷疑的少數人。
就在這麼一個弔詭而又必須突破的大背景下,台北市長郝龍斌與上海市長韓正,延續了二○○一年二月馬英九市長時代台北與上海的城市交流。這次兩市各以台北花博與上海世博領航,展現了二十一世紀大都市應有的企圖心與大格局。在四月的第二周,二位市長在台北參加雙城論壇,分享文化、環保、教育、科技、旅遊等經驗,樹立了亞太地區「雙城競合」的新模式。有競爭,才有進步;有合作,才有發展。
- Apr 05 Mon 2010 09:53
朱敬一 :在雞皮疙瘩「將起未起」之際
我曾跟學生說:拍馬屁是需要天分的,沒天分的人就算想拍馬屁也拍不好。最近財政部長因為長官被外界批評,而說出他很「心痛」的話,就是相當有指標意義的教材。做為社會科學的研究者,我可以將過去數年觀察到的馬屁行為做一番整理,做個「學理」的探討。
拍馬屁 是種天分
- Apr 05 Mon 2010 09:51
廿一世紀最聰明的經濟學
最近世界銀行的一份研究報告發現,投資婦女就業是二十一世紀聰明的經濟學,因為婦女就業後會幫助其家人和孩子,效益倍增。而我們的實務經驗也發現,投資受暴婦女就業更是二十一世紀最划算的福利方案。因為受暴婦女將從負產值福利依賴人口,轉為有生產力,可以養家活口,成為有尊嚴、貢獻社會正產值的人口。
看看經濟不景氣的這幾年,除了檯面上看到的企業界周轉不靈倒閉,檯面下的許多小老百姓生意失敗不計其數。關門的關門、失業的失業,而那受害的「最後一隻老鼠」,往往是婦女。最明顯的是受暴婦女個案數,也跟著失業率直線節節上升。
- Apr 04 Sun 2010 09:40
如何與世界第一的銀行合作雙贏
中國工商銀行3月25日公布了2009年度經營業績。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2009年度工行稅後利潤人民幣1294億元,較上年增長16.3%。總資產為人民幣117850.53億元,資產報酬率為1.2%。
工行是中國最好的銀行,也是當今世界上論市值、獲利都是第一的銀行。在2009年7月23日,工行按總市值排名就取代美國花旗銀行,成為了世界第一大銀行。又根據2009年英國《銀行家》雜誌公布世界1000家大銀行排行榜,2008年全球最賺錢的銀行,工行就居於首位,而且中國建設銀行及中國銀行也都晉身前五名。2009年預計工行還是世界最大獲利銀行。
- Apr 04 Sun 2010 09:39
王健壯 :心痛與心聲
責任政治的規則很簡單:政務官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責,言行如果犯錯,就必須自我了斷,不是道歉,就是下台,絕不能雲淡風清不了了之。
在這樣的規則下,財政部長李述德一周內三次失言,就絕對不能等閒視之。他「心痛」吳敦義因房屋稅喊卡而被人誤解,是第一次失言;大言不慚誇稱「中華民國財政是最好的」,是第二次失言;以「說到我的心聲」呼應立委蔡正元剋扣反對ECFA縣市政府的統籌分配稅款,是第三次失言。
- Apr 03 Sat 2010 08:18
王正方 :星期一早上的四分衛
四分衛是美式橄欖球的靈魂人物。指東打西、領軍深入,一個長傳達陣,數萬觀眾在巨蛋歡騰,電視機前百萬人為之瘋狂,他是全城的英雄。輸了球,四分衛被每個人罵祖宗。
球賽多在星期天下午,次日早晨,上班族端著咖啡分析昨天為何輸球。個個有說法,都狠狠咒罵四分衛,還演練比劃,照他們的戰術出擊,包贏。於是美國俚語出現了新辭彙:「星期一早上的四分衛」(Monday morning quarterback)。指那些一知半解、光說不練、無用的嘴把式。
- Apr 03 Sat 2010 08:17
《社論》請給老師適當管教空間
台灣大學已休學的博士生李念龍,涉嫌用酷烈手段虐殺三隻幼貓,經台北地方法院判處一年六個月重刑。法官強調,生命無價,眾生平等,懂得尊重與保護動物,才能彰顯人性價值。輿論多表支持,愛護動物團體莫不對李生激憤圍剿,蓋因人類行為「過猶不及」,視生命如芻狗,確有過當之處。
- Apr 02 Fri 2010 14:11
華府看天下-看櫻花節的歷史殘照
賞櫻花不再是日本的專利,從1985年開始華盛頓便開始舉辦一年一度的櫻花節,每年都吸引了上百萬的遊客前往賞櫻。圖為30日一群遊客在華盛頓附近的廣場,欣賞並且拍下櫻花盛開的場景。華盛頓櫻花節是從3月27日到4月11日。(林嘉三 編譯/美聯社)
- Apr 02 Fri 2010 14:11
廖玉蕙 :語言邏輯的錯亂
黃昏時分,偌大的辦公室裡,悄無聲息。忽然,高跟鞋敲打在磨石子地的尖銳「喀!喀!」聲傳來,眾人都抬起頭好奇地張望。原來,一位年輕的女子拉著個年莫六、七歲的孩童走進了室內。坐在角落的男子驀地大聲地朝女子驚訝地說:「哇!林大姐!你的女兒怎麼越長越大了呀!」我忘形地噗哧大笑出聲,大夥兒齊齊將眼光朝我射來!我只好佯裝咳嗽,掩飾失態,心裡嘀咕著:「幹嘛看我!六、七歲的孩子不該越長越大嗎!難不成還越長越小!這『怎麼』二字用得何其詭異!」
電視劇裡阿春的哭泣
- Apr 01 Thu 2010 15:06
如果我們傾聽動物的聲音
一位博士生被控連續虐貓致死案,台北地方法院依違反《動物保護法》,判處他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重判原因之一是當事人不願認錯與悔改。台灣每年都傳出虐待動物致死案例,本案應具有嚴肅思考與教育的意義。
一九九六年筆者在英國求學,一位英國友人全家要遷往挪威,臨行前小孩所飼養的兩隻貓咪,無法帶走。當天由當地英國一位專責保護動物的公務員,將其兩隻貓咪,親自送至兩位領養的家庭,對貓咪呵護備至,讓我印象深刻。同年,英國某大學校園發生另一起案例,一位台灣的留學生在校園活捉一隻野生的鴨子,在宿舍烹煮來吃,被學校查獲,觸犯英國保護野生動物的法律,後被驅逐出境,遣返台灣。
- Apr 01 Thu 2010 15:03
平路 :椅子與垃圾桶
在香港,少的是一張隨身的椅子;回到台北,缺的是一個隨身的垃圾桶。
椅子要巧妙像腳踏車的小摺,咒語一念,縮進小背包才好;心裡想的垃圾桶更魔幻,除了可以摺疊,關鍵時刻還要它隨時消失才好。
- Apr 01 Thu 2010 15:01
社論-健保不倒 需要你我積極奉獻付出
(2010/03/09)
衛生署昨天傍晚依原訂規畫,再度赴行政院報告健保費調整方案。針對導致署長楊志良請辭的主要原因之一,差別費率適法性疑義,行政院提出大法官會議解釋做為法律基礎,指全民健保可對不同所得者收取不同保險費,以符「量能負擔」之公平性,為差別費率解套。圖為健保費調整高低薪受影響民眾試算表。(資料來源:衛生署/製表:張翠芬)
- Mar 31 Wed 2010 15:29
走出供需法則的住宅政策
黃樹仁教授〈迷途的無殼蝸牛〉一文,廣泛論及都市規畫、交通規畫、經濟學、社會學各領域,並以經濟學供需法則為核心,主張解放關渡平原保留地作為新市鎮、搭配捷運來增加住宅供給,以市場機制解決當前嚴峻住宅問題,卻迴避對住宅政策全盤檢討、更缺乏國土規畫通盤思考,必須予以回應。
首先,一個未對住宅商品化有所質疑者,很容易簡單套用經濟學原理的供需法則解釋房地產此一「商品」為何漲價?吳揆日前發言也認為都會區土地供給有限、需求增加,自然帶動價格上漲,因此擬推出郊區平價住宅為疏解民怨之道。然即使是經濟學原理,都未曾把土地視為一般商品、未曾認為土地可以透過大量生產來調節供需。經濟學中的土地供給是有限而沒有彈性的,其供給曲線甚至是一條固定的垂直線。
- Mar 31 Wed 2010 15:27
沒有「只享受不付出」的道理
健保費喊漲了好久,一直漲不成,衛生署長楊志良都表態寧捨烏紗帽了,結果還是只能象徵性地漲一點點,把整體問題留待「二代健保」去解決。豪宅稅課征嚷嚷了許久,無殼蝸牛都嗆聲要再上街頭了,政府臨出手還是遲疑再三。這些畫面,著實讓人印象深刻!
政府財政收支出了問題,早已不是新聞。民進黨執政八年期間,財政虧損數據就已經很難看,舉債上限屢屢衝破,但那時節的扁政府,撒錢不手軟,加稅不考慮,每到競選即放出公共建設的支票,各地蓋了一堆「蚊子館」、「蚊子機場」。當時政府赤字愈見擴大,也種下了接下來再次政黨輪替的後果。馬政府上台後,財政問題本應是痛下改革的目標,但結果,施政被選舉「綁架」的情形依舊,財政問題更形惡化。
- Mar 30 Tue 2010 19:21
社論-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