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岸經濟協議(ECFA)簽署後,馬政府志得意滿,但在中央研究院院士會議中,中經院董事長朱敬一卻因政府力推的「六大新興產業」迄無寸進,對文建會、NCC及科技政委大加撻伐,直批欠缺產業觀;感慨唏噓之餘,不禁緬懷當年開啟台灣發展新方向,對國家大政貢獻卓越的「財經六院士」,期待學者用心、當政者努力的局面可以重現。

不過,即使起六院士於地下,恐怕也是一籌莫展。財經六院士表面上以劉大中院士為首,但真正的靈魂人物是其後出任中經院董事長的蔣碩傑院士,其地位與方今的朱敬一院士幾乎完全相同;除了堅持理念、奮戰不懈、全力以赴外,在知名度及學術專業而言,兩者相去亦不遠。然而今日的朱院士只能一士諤諤,卻難以全如蔣院士般產生同等的影響;但問題不在院士,而是面對院士進言的領導者。其實,除了朱院士,關心國家發展前述者多矣,其鞭辟入裡、直搗要害的工夫也絲毫不遜,但幾全如狗吠火車。因此,今日所謂「六大新興產業」推動不力,實與有無六院士無關。

但若僅抨擊少數部會欠缺產業觀,似乎只要上級嚴加管教,或換上具產業觀者,則六大產業立可蓬勃發展,卻又將問題看得太簡單了。問題的關鍵當然不在這些部會的產業觀,而在於整個政府,從最高領導者到落實每項政策的基層人員,本來就不是企業家或企業的從業人員;政府管理的基本機制,更不在領導這些官僚從事追求利潤、發展產業的工作。因此,以這樣的人員、完全不相干的工作目標,而期望政府可有效推動某些產業,誠如緣木求魚。

且先不論宏偉的六大新興產業,即以近來最受詬病的桃園國際機場為例,從國際排名快速下跌,到機場牛肉麵飽受訾議而被迫調整,再到手推車數量不足、使用不便被踢爆,及至近日空橋無故垮塌、中控室猶如酒家等,不堪事件直可謂罄竹難書,以致民航局長與桃園航空站主任火速調職。但新上任者是否即可振衰起敝,而不致重蹈覆轍,我們毫無把握,因為接任者是否具備經營機場的產業觀,根本無人聞問。

以國際經驗來看,全球像樣的機場幾乎都是企業化經營,甚至直接委由民間經營;因為機場是面向全球旅客的服務機構,而非僅負把守國家大門之責的官方機構,必須時時以旅客需求為念,還要努力創新求進,台灣以民航局或航政司官員司其職,豈非牛頭不對馬嘴?也因為看到官僚不足以成事,政府正在規劃改由企業型的機場公司負責經營,但在官僚思維與民代顢頇下,尚未成形已注定失敗;因為這家公司成敗的關鍵,端在於主導者是否高瞻遠矚、手段高明,但政府向全球招才的頭一個條件卻是月薪不得高於新台幣15萬元。這樣的條件能招到何種「人才」,不問可知;而在此最高領導者的主持下會有什麼機場,也可想而知。

機場如此,產業發展又何不然?新加坡樟宜機場能在全球名列前茅,其國際醫療業務在2007年即創造12億美元收入,一般認為新加坡政府,尤其是高級文官,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其企業化政府的運作更是關鍵。舉例來說,新加坡高級文官的待遇會追隨跨國企業的CEO調升,與基層文官的差距可達60倍,以此吸引人才源源而來。反觀台灣,高級文官與基層人員的薪酬差距不過五倍左右,以此水準而尚能有人才投入,做出看得過去的政績,實已「物超所值」。因此,產業政策推動不力反映的是整個政府缺乏企業化經營的心態,這樣的心態不改,任誰也無力。

 

【2010.07.09 經濟日報╱社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pofth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