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工潮四起,工資猛漲。台商何去何從,令人關切。
台灣是大陸「世界工廠」的主要上游供應者;事實上,近年來台灣百業蕭條,維繫經濟成長率的主力之一,就是前往對岸的台商加工出口業。如今,大陸產業環境生變,受影響的不止是台商,亦是整個台灣經濟生態,政府自不能視若無睹。
就在這個時候,我們的政府官員熱情地向台商高呼:回來吧!我們張開雙臂歡迎你們!不過,說老實話,這雙臂已張開了不知多少歲月,從來乏人聞問;倘若今天的雙臂也一如十餘年來的雙臂,沒有新意,則何以見得就會有熱烈的響應?
這樣的場景,不禁令人感到辛酸與無奈。或許有人認為,那一群如熱鍋上螞蟻不知投向何方的台商,即使我們的政府一無所為,但他們別無選擇,也只好返回台灣,官員們即可平白增添許多「業績」。不過,這個如意算盤恐怕要落空。且不說有本事的台商會設法在大陸炒地皮、轉內銷、換跑道自謀生路,即使要維持本業,仍大有薪資遠低於大陸的越南、印尼、柬埔寨等落後國家可以落腳。除非台灣有更大的吸引力,鮭魚一定會回流嗎?
官員們不斷強調,台灣有優秀的人才、傲人的科技水準、完善的基礎設施、優越的地理位置,因而台灣有強大的吸引力。然而,這都不自今日始,十餘年來這些條件一無所缺,但棄此而去者絡繹於途。
因此,論者乃強調,除了營所稅降到17%,台灣還需要提供更多的優惠、補貼,才足以吸引鮭魚回流。但這當然困難重重,財政已如此困窘,如何再事優惠、補貼?如果針對台商單獨給此好處,又對在地企業何其不公?
其實,只要轉換一個思維角度,或許一切都可迎刃而解。我們可以想像,如果在雲嘉一望無際但一片荒蕪的土地上,將新加坡的精華地段在此處複製:景觀整潔美麗、設施完整便利、規劃井然有序、管理明快有效,再加上全面自由開放、稅賦輕簡合度,配合四通八達的交通網,順利聯接車程不到一小時的麥寮港可自由往來各大港埠,同時,完善的new-town使工作者人人有其屋,一切生活機能都高度健全,此外,外勞政策也完全比照新加坡。
這一片在荒地中的綠洲,無需任何官員張開雙臂,海外企業必爭先恐後搶入其中,因為它不是新加坡,卻勝過新加坡,它不但有整個台灣經濟為其後盾,而且距離今天最被看好的中國大陸,至少較新加坡近逾千里。在企業攘臂爭入之後,會帶來不可勝計的資金與商機,甚至公共建設都未必要動用公帑,不僅國內投資會暴增,而且勢將創造數以百萬計的工作機會。
在這個「經貿特區」裡,我們還要用折合五百美元的基本工資綁死受雇者的待遇、造成無謂的勞資衝突、行政負擔嗎?如果受雇者可以安居樂業,還需要用如此消極而無意義的法規庸人自擾嗎?因此,在這個特殊的所在,基本工資或許根本沒有存在的必要。
在爭相進駐的廠商中,當然包括大陸台商,因為以如此優異的環境,配合與新加坡一樣低廉的外勞,正是他們夢寐以求的樂園。然而,亦有人擔心,將大陸沿海無法生存的「血汗工廠」搬回台灣,雇用十萬、百萬外勞將他們困鎖廠中,複製富士康的慘痛經驗,難道是今天台灣之所求?
持此論者顯然不會相信新加坡竟是一個「血汗工廠」的淵藪,無數被壓迫的勞工在那裡生不如死地掙扎求生;則何以一旦複製於台灣,就會如此不堪?
當然不會。因為當企業攘臂競逐「經貿特區」內的資源,最後必定是競爭力最強、連鎖效果最大,與台灣周邊產業最能互補、創造就業效果最明顯、對開發台灣優勢、提升台灣整體競爭力最有貢獻者始能脫穎而出。血汗工廠自難立足;但這個全面自由開放的「經貿特區」,就會讓台灣發光發亮,為台灣開創一個新紀元。
今天鼓吹「經貿特區」者,所追求的正在於此,其理至明,誰曰不然?
【2010.06.17 聯合報╱社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