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連續三次提高準備率,只差0.5%就達到金融海嘯前的高峰,緊接著又要求幾個主要銀行嚴格管控貸放比,放款必須拉回存款總額的75%以下,這種種作為,除了還不敢拉高利率之外,都是標準的對抗通膨的手段。

     4月的消費者與生產者物價指數出爐,分別是2.8%與6.8%,雖高於市場預期,也出現負實質利率的不正常現象,但2.8%並不代表嚴重的通膨,種種緊縮手段不免令人覺得似乎小題大作。

     然而目前的物價上升雖尚稱溫和,但毫無疑問,可怕的通膨怪獸正躲在前方的轉角處,一不留神,就要張口狂噬。而且它虎視耽耽的對象,正是全社會最弱勢的一群人。

     從表面上看,目前的通膨壓力來自浮濫的資金。為了對治金融海嘯以美國為首猛降利率、狂撒資金,其實當大眾信心逐漸恢復、貨幣流通速度重新活化之後,已遠超過全球經濟的正常需求。但美國這個始做俑者又因為本身失業率仍偏高、通膨壓力輕微,遲遲不願升息;其他國家擔心率先升息會引導全球熱錢以及為數極多的利差交易資金一擁而上齊來套利,令資金更為氾濫,貨幣又被迫升值,無人敢輕舉妄動,坐令過多的資金四處為患,助長泡沫、推高物價。海峽兩岸既是經濟亮點,受患尤甚。

     但真正的通膨壓力來自更深層的問題。20年來,全球開發中國家忽然走對了方向,紛紛將廉價勞動資源開發成為具有高競爭力的出口產品,快速推高生活水準,直欲向西方先進國家看齊。然而全球重要資源包括石油、貴金屬等在內,早被先進國家耗用達到極限。因而加上這50多億人快速增加的需求,這個地球早已不勝負荷,被迫採取以價制量的方式,強行壓縮超額需求。由於開發中國家富裕者的比重與日俱增,這些短缺物資的價格也不斷飆漲。

     金融海嘯前的油價與糧價狂飆,基本上即在反映此一事實,只是一場巨變,暫時降低了消費與生產,創造出一個短暫的中場休息。隨著景氣復甦,消費與生產重回海嘯前的水準,這個以價制量的過程又要接續,油價向100美元逼近、糧價重回海嘯前的水準,正是明顯的跡象。

     只要油、糧價格趨近海嘯前的水準,與過去一年多的偏低價格相反,就是可怕的飆漲,何況一旦與海嘯前的軌道整合,資源價格還要在此基準上進一步大漲特漲,不知何日方休,那才是最可怕的通膨怪獸。

     因為在一切通膨之中,成長推升型最為可怕,它一方面透過提高成本使百物騰貴,另一方面由於資金面常無法同步擴張,反面壓縮生產與消費,造成景氣低迷、失業上升,而造成停滯性通膨的困境。金融海嘯爆發前的通膨,有幾分這樣的本質,只是巨變來得太過突然,擊潰了全球的信心,使需求猛然萎縮,暫時壓低了生產成本。

     等信心完全恢復,需求再度強勁,資源價格飆升又會抬高生產成本,如果屆時各國的泡沫破滅,利息升高,浮濫資金回收,成長推升型的特色就會變為明顯,我們很可能繼1970年代的能源危機之後再嘗停滯性通膨的威力。

 

2010.05.17 旺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opoftheview 的頭像
    topoftheview

    宜誠鼎峰社區

    topofth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