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曾經歷兩次大跳躍,兩次改變了台灣的命運。1960年代,台灣在全球學界與落後國家排斥峻拒之下,毅然決然地打開國門,迎來先進國家的資本與技術,積極發展加工出口業。做為那一次跳躍的重要象徵,迄今記憶猶新的,就是加工出口區的建立。這一個大跳躍,主導了台灣經濟30年的發展方向;而這30年,正是經濟高速發展、所得分配大為改善、失業率低到2%以下,物價也非常安定的黃金時代。

1980年代高科技產業的突飛猛進,是第二次大跳躍,其具體象徵就是新竹科學園區。這一次跳躍成就了台灣資訊科技王國的豐功偉業,也在1980年代後期加工出口業飄零四方時,成為取而代之的經濟支柱。 但其後的30年,台灣經濟的成長動力日衰,經濟成長率每下愈況,失業率則節節上升,顯然又到了須脫胎換骨的時刻;但等待復等待、摸索又摸索,卻遲遲未見到另一次大跳躍,引導台灣走向蛻變再起的新境界。

這個時刻終於到來,儘管多數國人還懵然未覺。下個月,如果沒有橫生枝節,兩岸經濟協議(ECFA)即將簽署。儘管它只是個極為鬆散而遲緩的自由貿易協定(FTA)或前奏曲;但橫亙兩岸之間的重重經貿障礙將清除,若干年內達到幾乎全面開放的境地。朝野均深知,台灣不能單獨對中國大陸開放,須加緊腳步與更多貿易對手簽署FTA,而簽署ECFA的主要目的之一,正在於排除與他國自由貿易的障礙。因此,極有可能在兩岸全面開放之前,我們已與更多國家建立自由開放的經貿關係。

換言之,從ECFA的早期收穫清單生效、兩岸間有十分之一的商品互免關稅自由貿易開始,台灣經濟將以愈來愈快的腳步,對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美國、歐盟等開放,台灣會快速蛻變成為一個全方位的自由島。在今天全球貿易日趨自由化,除歐、美、東亞三大經濟區塊之外,還有271個貿易協定讓重要貿易國都享有部分乃至全面的自由貿易機會。做為全球第18大貿易國,又賴貿易為命脈的台灣,豈可故步自封,被排斥在自由貿易市場之外?我們不但不能落於人後,還應以最快的腳步、最大的幅度迎頭趕上,成為自由開放的急先鋒。

因此,台灣的大方向已至為明確;而且不論我們欲迎欲拒,台灣在幾年內全面開放的命運已經注定。然而,我們眼前的台灣卻完全感受不到走向全面開放的氣息。在野黨為阻擋ECFA而厲聲恫嚇的主要理由,所針對的實是自由開放——不論對誰開放;即使未與其同氣相求的泛藍人士,多數亦不了解全面開放的利弊得失;且不容諱言,對於全面撤除保護傘,任各國的競爭者排闥直入,多數人難免忐忑不安。

這就形成一個矛盾:台灣正走向全面開放的自由島,幾年之內就會局部乃至全部實現,但全體台灣人民對此或諱莫如深、不願正視,或深懷程度不一的疑慮。這樣的矛盾構成一個不定時炸彈;每過一日,引爆的時間就更為接近,不僅政權可能震撼,民心士氣乃至社會安全亦面臨挑戰。

現下有一策略可以突圍,那就是先在若干區域進行全面開放的實驗。在封閉區域內主動排除一切經貿障礙,乃至妨礙人力資源運用的各項限制;在眾目睽睽之下,將台灣的一部分暴露在一切競爭者赤裸裸的考驗之下,讓一切威脅都毫無阻礙地進行,而台灣的人才、技術、經驗、地理優勢等方面的潛力,也不加抑制,任其自由揮灑。如果實驗成功,區外人攘臂爭入,自由島即水到渠成;若不幸失敗,台灣仍保有調整之機,何懼之有?

 

【2010.05.14 經濟日報╱社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pofth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