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總統與民進黨蔡英文主席針對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公開辯論昨日舉行,這是台灣民主政治史上朝野領袖首次針對重大公共議題進行公開辯論,意義非凡。雖然一如預期,雙方對ECFA的基本立場各有堅持,對ECFA的利弊分析差距極大,但透過雙英各自的政策說明及相互論辯,仍清楚地展現出朝野對兩岸關係及台灣未來出路截然不同的思維、主張與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也達到與人民對話、訴求民意的政治效果,台灣人民可以說是這場辯論的最大贏家。

台灣生存發展的命脈在經濟,而台灣經濟發展又高度依賴對外貿易。在全球化及亞洲區域經濟快速整合的大趨勢下,台灣要維持國際競爭力,參與及融入區域經濟整合是唯一的出路。毫無疑問,過去台灣循此出路的最大阻力是來自經濟實力及綜合國力日趨強大的中國大陸,此一瓶頸若無法突破,一切都可能成為空談。在辯論中,馬總統訴求一貫的開放理念與主張,期待透過兩岸關係的良性互動,擴大台灣的國際空間;與大陸簽署ECFA正是台灣與他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及參加區域經濟整合的敲門磚。

蔡主席則點出,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思維是在國際多邊架構下,與世界各國一起走向中國;國民黨的思維則是透過中國走向世界,台灣一旦與大陸簽署ECFA,極可能改變亞洲均勢,反助長大陸成為核心,讓台灣成為邊陲。蔡主席的論點反映出雙方對國際情勢變化與兩岸關係的基本認知南轅北轍,這也是長期以來藍綠在對外事務上的根本歧見。

ECFA對台灣的影響及利弊更是雙英攻防的焦點。馬總統強調,ECFA可為台灣經濟找回民進黨執政時期失落的八年,開創黃金十年,而且對大小企業及勞工都是利多於弊;並重申不開放農產品及保護弱勢產業的立場。相對的,蔡主席指出ECFA就是FTA,依WTO規範,須在未來十年內將90%以上農工產品關稅降到零;雖然大陸在早期收穫清單上對台灣讓利,但未來大陸農工產品終將湧入台灣,帶來最大的產業衝擊、經濟結構調整及利益重分配;不進一步開放農產品的承諾勢必守不住。

馬總統則回應,ECFA是架構協議,後續協商將循序漸進、步步為營;自由化期程不必然是十年,降稅項目比率也可能大幅低於90%。從雙方對ECFA所涉自由化期程的不同認知來看,政府很有必要及早將ECFA內容透明化,才能減少社會的疑慮及不必要的爭議。

最值得注意的是,蔡主席提出了民進黨對ECFA的替代方案。她認為台灣不要急於簽署ECFA而被綁在十年自由化期程的框框內,而應參考台美貿易及投資架構協議(TIFA)的模式,就ECFA後續協商涉及的經濟議題如關稅減免、投資保障、智財權保護等,一項一項來談;配合國際情勢及兩岸關係發展,不排除在將來與大陸簽署類似FTA的協議。嚴格來說,若以十年為期,蔡主席的替代方案與政府推動的ECFA,並非完全不能相容,這也說明朝野之間並非沒有進一步協商及妥協的空間,就看雙方能否真正以國家整體利益為出發點。

最難能可貴的是,雙英辯論雖仍不免言辭交鋒,但雙方並未在政治意識形態上互扣帽子,而將重點放在經濟層面;這無疑改變過去藍綠一貫的對立思維,也是一項重要進步。理愈辯愈明,在ECFA辯論之後,我們期待雙方對ECFA的後續作為都要符合民主政治的程序,回歸民主政治的常軌;更期待雙方能夠以國家大局為重,化異求同,找出ECFA的交集,俾讓近來日益升高的對立情勢化解於無形。

 

【2010.04.26 經濟日報╱社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pofth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