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全球關注的大西洋黑鮪魚禁止國際貿易、稀有珊瑚珠寶貿易等提案,在日前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締約國第十五屆大會中都未能過關,讓保育人士感到失望與憤怒。多數會員國之所以反對的理由儘管包括:目前對於黑鮪、珍貴珊瑚等資源捕撈已有嚴格管理規範、保育團體所提出科學數據有誤、CITES不適合管理漁業資源、黑鮪珊瑚礁等採捕數量雖變少還不到絕種等等,但最主要因素還是經濟與就業考量。有關資源保育與經濟益利衝突在這次表決大戰中再度被突顯。

     建立管控捕撈強度機制

     其實資源保育與經濟發展雖然屢有衝突但並非絕對的對立。像這幾年台灣部分溪流在地方「封溪護魚」保護下,各地溪流生態陸續回復,配合生態旅遊推動,反而為地方帶來更大的綠色商機。而中國近年來積極建構海洋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對漁業資源保護也起相當正面的功能,受到國際的重視。未來只有靠專家努力提出更多更具體的科學數據,呈現真實的情況,才能說服更多人願意犧牲部分經濟利益,來維持地球瀕臨絕種物種的生存權。尤其高度先進漁業國家有義務提撥更多的經費與計畫,來進行魚類資源復育工作並協助貧窮的沿海漁業國家,改善當地漁民生活,化解弱國對強權的敵意。

     為了保護漁業資源,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中國於1995年和1999年開始在黃海、東海和南海相繼實施全面伏季休漁,迄今已有10多年的時間雖獲得若干成果,但是該制度對保護和恢復資源只能治標,根本之道還是要盡快建立一套能夠有效控制捕撈強度的管理制度。此外,中國漁船從事非法捕魚活動仍然時有所聞,今年初美國商務部送交國會的一份報告中即指出,在過去兩年內中國還有漁船在從事IUU捕魚活動,已要求這些國家採取有效的制止措施,否則將禁止進口該國漁獲物。而台灣在漁業資源保育利用上,同樣受到國際保育團體的強烈指責。

     提升兩岸漁業國際形象

     可以預期全球鮪魚、珊瑚、鯊魚、鱈魚等管理將趨向更嚴格。兩岸政府要確保漁業永續發展除了消極的透過減船、休漁、總量管控等來降低重要經濟魚種捕撈壓力外,建議可以採取下列措施:一、透過舉辦生態及資源保育成果展,將資源保育的觀念融入日常生活當中,教導下一代懂得尊重與善待和我們共同生活在同一個地球的生物。二、積極協助重要漁業取得代表永續漁業的國際生態標章認證如MSC(Marine Stewardship Council)等,不僅可以提升兩岸漁業的國際形象,也有助於漁業資源的永續開發利用及漁產品的國際行銷。三、加強漁業資源保護研發力度,藉由科技、管理制度、資源養護等卓越的研發成果取得國際讚賞,洗刷過去不良的漁業形象。四、兩岸可以針對鰻魚、烏魚、鮪魚等洄游性魚類資源進行科技與資訊交流並進一步協商制定兩岸共同遵守與資源分享機制,才能有效達到漁業生態與資源復育的實效。

     遼闊的海洋孕育著無數魚類資源,每一種都負有其特殊的生命意義,相互依存平衡生態,共同編織成一幅美麗的海洋世界,為未來人類的生存帶來新希望。如果人類繼續貪婪,滿足無止盡的口慾,而不懂得資源保育與大自然和諧共存,有朝一日從餐桌上消失的話,那麼下一代恐怕只能從圖片、影像中去緬懷這美麗的景象!

 

(作者杜宇為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opoftheview 的頭像
    topoftheview

    宜誠鼎峰社區

    topofth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