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以來,從人民幣匯率、天安艦事件、黃海軍演、南海主權爭議,到最近的釣魚台事件,美中兩大強權交手、角力,一件接著一件。中國種種強勢行徑,引起亞洲各國普遍戒心。
南海水域主權方面,美國總統歐巴馬和東協各國領袖在上星期的峰會上,重申美國反對在南海使用武力、呼籲南海航行自由,各國亦希望美國在亞洲保留強大的軍事力量以制衡中國,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便公開表示:「美國的角色是中國無法代替的」。
釣魚台事件,日方終在中方壓力下,釋放了中國船長;但是,釣魚台卻仍然處於日本實際控制中。其間,美方強調,釣魚台適用於美日安保條約,一旦衝突升級,美國會履行防衛義務。
當然,目前看來,緊張關係不會升級、也不會出現需要美國「履行軍事協議義務」的境況;然而,美國與日、韓及越南的關係,卻正出現前所未有的強化!
上月初,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在美國發表題為「借力使力,將戰爭威脅轉化為和平與繁榮」的演說,提及隨著兩岸交流的擴大與深化,台灣經驗持續發揮對中國大陸的影響力,美國應重視台灣這種影響力。賴主委的發言,不但吻合美國對兩岸問題採取「和平解決」的立場、符合美國西太平洋戰略利益;根據陸委會最新民意調查,有百分之八十六點二民眾主張「廣義維持現狀」,相信亦與台灣絕大多數民意,若合符節。
中國對台戰略目標,向來清晰:「一中原則,和平統一」。本月初,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在華府演講強調,美國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有能力也勢必要在新的世紀扮演全球領導角色,並提出一個嶄新的「美國時刻」已經來臨。最近,副國務卿史坦伯格更表示:「美國在太平洋不僅是一個感興趣的觀察者,而是一個在地強權」。
然而,美國雖然想壓抑中國在東亞崛起的新興勢力,但美中關係卻是美國當今對外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充其量能「稀釋」中國的影響力,卻無法對中國採取「圍堵」。
中國綜合國力崛起,台灣近年來對中國的貿易依存度節節上升;但提及國家安全防衛,六十年來台灣一直以最重要盟邦美國馬首是瞻。台灣身處美中角力之中,當知自處之道。在時間與空間的十字軸線上,淵源於歷史、文化的既成舊因素,以及經貿利益、戰略發展的未來新因素;說台灣「正在走鋼索」,稍嫌危言聳聽;但台灣卻有機會覓得有利己身發展的戰略平衡點,毋寧正是無論藍綠、未來台灣執政者所應該有的基本健康心態。
【2010.09.29 聯合報╱洪奇昌/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民進黨籍前立委(台北市)】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