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台北市市長候選人蘇貞昌推出競選專輯《Open Taipei》,希望能用音樂叫醒他認為呈現「無趣、無力、讓人覺得焦慮」的台北;選舉中有競選歌曲很常見,不過,像蘇貞昌這樣一口氣邀集了卅三個音樂人,廿組獨立音樂團隊參與創作,製作出橫跨國、台、客、英及越南語,從抒情到嘻哈、R&B到New Age的十一首歌,並邀請到台灣唯一三次入圍葛萊美獎的蕭青陽製作「潮牌風」CD封面,這等手筆與氣魄,在台灣政壇還屬首見。
台北是不是已經成了蘇貞昌所觀察與感受到的這般無力無趣,可能見仁見智。有趣的倒是,這張專輯標榜要用「很不政治的」曲風來吸引中間選民,蘇貞昌競選辦公室文宣部主任李厚慶就說,整張專輯很不政治,單以內容來講或許難以達到競選功能。不過,專輯在製作與行銷的過程中,倒是有不少政治考量,廿組樂團絕大多數都是匿名參與,主要的顧慮是「怕外界有政治聯想。」
專輯的音樂製作人是願意曝光的知名搖滾樂團「董事長」主唱吳永吉,他說,有部分音樂人礙於經紀公司考量,無法以真實身分曝光,免得沾染了政治色彩,所以與藝人簽了保密協定,音樂人以匿名出現;吳永吉並且表示,音樂人參與創作、演出,卻不能公開身分,這是台灣的悲哀;他期望台灣能給音樂創作者公開身分的真正的「民主自由」。
台灣已經政黨輪替兩次,民進黨也執政做過總統了,蘇貞昌參選的這個台北市市長又是地方選舉,到底是有多肅殺、多危險,以至於連音樂創作人投入這張《Open Taipei》的製作時,還必須偷偷摸摸地搞神祕,蘇貞昌以及這些音樂人覺得自己還在「黨外時期」、還在「黑名單」的年代嗎?套一句陳水扁總統的名言:「有這麼嚴重嗎?」
《Open Taipei》音樂人匿名的理由,根據蘇陣營自己的講法是為了避免沾上政治色彩,外界則猜測可能與部分音樂團體不想因此被貼上標籤,影響在對岸市場的發展。如果匿名演出不是一個噱頭、不是為了行銷,而是真的有上述的擔心,那這些音樂人、蘇貞昌總部,都可能是多慮了。不要說台灣現在的政治現實早就對所謂的「沾惹政治色彩」這件事沒有限制,就是一般人對藝人的政治色彩到底是什麼的這件事情,其實也沒有那麼在意。
論到台灣藝人藍綠之別所引發的某種社會情緒,蘇貞昌參與的台北市市長選舉,再怎麼樣也不會如同二○○八年總統大選般強烈,當時部分政治立場較為鮮明的藝人彼此對陣叫罵,選完後,大家還不是如常過日子;是藍是綠,有什麼大不了的!更何況,根據專輯介紹,參與《Open Taipei》的都是獨立樂團,獨立樂團在政治威權時代都敢為當年的黨外發聲,怎麼到了民主時代,反而不敢露臉了?《Open Taipei》整張專輯以「台北」為創作核心,內容溫暖勵志,為的是喚醒人們對台北的愛與尊敬,這樣的內容,不但照蘇陣營的說法是「很不政治」,而且還很討人喜歡、可以給人正面的感受,參與的音樂團體有什麼怕人知道的呢?
吳永吉公開這些音樂創作人之所以要匿名的理由是不想影響他們在大陸的演藝之路,在民視八點檔、三立本土一哥陳昭榮陸續成功登陸,以及許多傳說中的「絕色藝人」也在大陸演出後,《Open Taipei》的音樂人為什麼還會有這麼多顧忌與擔憂,甚至到了連作一張音樂都要隱藏真實身分的程度,這些獨立樂團「小心翼翼」的程度實在令人費解,難道時光倒流了、歷史又走回頭路了?更何況,獨立樂團的風格向來不是這樣小裡小氣的藏首藏尾。如果是想要藉匿名保護這些音樂人,那蘇陣營可能愛之適足以害之,把獨立樂團的叛逆guts給消滅掉了。
如果刻意要以某種受壓迫與專制的姿態,召喚出記憶中的威權魅影,以集結認同,那麼,這樣的操作是不道德的,而且也是無效的。相信這不是走明亮、希望路線的《Open Taipei》採匿名策略的動機,也不會是參選以來一直有意擺脫綠色文宣刻板印象的蘇貞昌陣營的競選手法。那麼,或許在此可以提醒蘇陣營與《Open Taipei》的音樂人:要對台灣的民主、開放有信心──在「Open Taipei」之前,請先想辦法「打開自己」,看看台灣的政治現在已經走到哪裡了,不需要自己嚇自己。
2010.09.28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