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有關五等分位家庭所得差距擴大至6.34倍一事,引起各界矚目,然而由於政府調查預算有限,這項國內唯一揭露所得差距的「家庭收支調查」每年只能抽取1萬3千戶訪查,以如此少的樣本而要推計全國768萬戶的所得分配,統計風險不小。這項調查統計的困境如果不儘速加以改善,在所得分配資料過於貧乏下,政府連問題出在哪裡都不知道,還能談什麼改善貧富差距?

     隨著統計方法的進步,許多經濟社會情勢都可藉由抽取少數的樣本進行推計,但無論統計方法再神奇,樣本(sample)仍得達到一定的數量,否則所推計的結果將難以反映母體(population)的實況。如果政府以這一不充份的數據做為施政的依據,勢將與民眾的感受愈離愈遠,如此而失去民心,即在所難免了。

     我們觀察近二十年來這份家庭收支調查的抽樣情況,民國81年全台家庭僅有528萬戶時,所抽取的樣本數還有1萬6千多戶,如今全台家庭已達768萬戶,所抽取的樣本數反而減至1萬3千多戶。簡單來說,81年每個樣本家庭大約代表330戶,如今每一樣本家庭卻代表590戶,不用高深的統計理論即可看出,今天所得分配推計的風險遠較昔日為高。不論是來自抽樣誤差或非抽樣誤差,由於樣本數太少,勢將嚴重影響推估的準度。

     也正由於樣本數實在太少,我們這份家庭收支調查報告的內容愈來愈單薄,過去的報告厚達273頁,如今一本報告只有162頁。樣本過少已使得所得分配統計難以列出細表,難以進行交叉分析,例如:過去家庭可支配所得可以採十等分位比較,如今只採五等分位。官方經常說五等分位為國際慣用的比較方式,這說法固然沒錯,但是直到如今英國、日本等國家的所得分配統計依然保有十等分位數據,目的是讓各界能從比較細的分類中掌握所得差距的變化。另外,美國、日本的官方調查資料仍提供金字塔頂端的5%家庭所得資料,以讓主政者瞭解財富及所得集中的情況是否日趨嚴重。

     今天要讓所得分配統計呈現十等分位的差距,要推計5%金字塔頂端的家庭所得,要估測各縣市家庭貧富差距的變化,非得增加抽樣的樣本數不可。否則全國僅1萬3千個樣本經此細分類,寥寥數百個樣本自然難以做更細緻的推計,這也是何以昔日報告內容豐富,今日報告內容日趨精簡的根本原因。

     更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各地區的貧窮線,係依每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而調整。過去是以平均每人消費支出的60%訂為最低生活費,日前行政院宣布於101年改依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的60%為最低生活費。在年底五都選舉行政區調整後,五個直轄市都得畫出自己的貧窮線,若未來樣本數依舊如此之少,五都所推計出來的最低生活費,具不具有代表性,實在堪慮。

     顯然,家庭收支調查的樣本數不足,非僅會讓主政者難以掌握貧富差距的變化,甚至可能導致政府錯畫貧窮線,以致無法將該協助的家庭納入社會安全體系。這雖是統計抽樣問題,實則關乎所得分配的正義、低收入家庭的扶助,豈容輕忽?

     全世界大概沒有一個國家像台灣的政治人物如此喜歡引用指標。既然如此喜歡援引指標、如此重視指標,理當多編些預算來支持調查工作才是。但是情況恰恰相反,政府寧可每年編大筆數億元預算去做一些華而不實、只替政策背書的委託研究案,卻吝於花錢去做基礎的統計工作。從政府年度專案調查、國勢調查日趨凋零,家庭收支調查抽樣數驟減,即可明白這些年主政者實在不具遠見。即使我們近年多次呼籲政府重視基礎統計調查,時至今日,仍未見政府高層有何具體的作為。

     行政院日前組成「改善所得分配專案小組」,行政院副院長陳冲表示:「在改善所得分配中租稅改革絕不缺席,不公不義的財金政策,即使符合市場經濟,也要適時檢討修正。」在市場經濟掛帥的今天,陳副院長這番慷慨陳詞如同暮鼓晨鐘一般,更顯寶貴。若政府各部會首長也能有此思維,則台灣所得差距的改善,指日可待。

     不過,我們仍要提醒陳副院長,在談改善所得分配之前,如果沒有一份週延的統計,在資訊不完整的情況下,人云亦云、積非成是的論述勢將漫天蓋地而來,從而使決策高層誤以為台灣所得分配優於他國,如此則改善所得分配的工作必然功敗垂成。有鑑於此,專案小組應將改善所得分配統計列為首要之務。唯有提升樣本數並使其與主要國家的統計接軌,改善貧富差距的工作才能邁出正確的第一步。

 

2010.09.27 工商時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pofth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