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幾經波折,日本終於釋放遭扣押的中國漁船船長詹其雄。據日本琉球檢察處的說法,放人是為避免危害日中關係。其實,促使日本無條件放人的真正因素是,菅直人政府正承受來自中美兩方的龐大壓力。

     中美表態 日方息事寧人

     日本此時決定釋放中國船長,確實有跡可循。溫家寶日前在紐約先行透露,中方已正式邀請美國防部長蓋茨「在適當時候訪華」,表態期望中美能恢復中斷多時的軍事交流,接著再就釣魚台事件嚴重警告日本「後果自負」。同一時間,美國務卿希拉蕊先透過日本外務大臣前原誠司之口,表態釣魚台涵蓋在美日安保的範圍內,暗示北京稍安勿躁,繼而再交付國務院發言人公開澄清,美方對釣魚台主權歸屬沒有立場,只期望中日能進行對話,盡快解決糾紛。處於中美壓力之下,日本民主黨政府選擇息事寧人的作法,應最符合各方利益。

     中日在釣魚台海域的撞船事件,雖暫告平息,但中美日三角互動鑒於結構性的障礙,依然還是「剪不斷,理還亂」。就東亞整體情勢的發展來看,中美日原本不等邊的三角關係,已隨著南海與釣魚台風波,更趨於複雜而多變。

     美國在東亞的新戰略布局,顯示其在美中日三邊的互動,仍居於上風。美中關係儘管長期陷入競爭、摩擦與緩和的循環中,但從這次釣魚台爭端很快平息來看,華府似乎再次體認到中美的分與合,是維繫東亞穩定的重要關鍵,而美國維繫在東亞的領導地位,也需要中國的支持;換言之,美國無論是把崛起的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或合作夥伴,要解決雙方爭端或減少誤判,靠的不是放狠話或外交上故弄玄虛,而是回歸至溝通與對話機制。

     中美關係過去曾出現若干次嚴重的摩擦,從2001年4月海南島的軍機擦撞事件,歷經今年初的美台軍售、歐巴馬會晤達賴、谷歌退出大陸市場,到最近的南海爭端與人民幣升值問題,最終雙方都將損害控制在可容忍的範圍內,顯見中美都認知到兩強衝突的結果只有雙輸,沒有贏家。從北京的立場而言,美、日應該都是中國在東亞的重要夥伴,中方想要和平崛起,絕對需要平順的中美關係。日前的歐溫會晤,歐巴馬重申美韓黃海軍演非針對中國而來,溫家寶回敬的「南海航行安全與航道通暢,從來不是問題」,充分說明了中美在合作解決重大國際衝突的重要性。

     中日互動 不穩定變數大

     相較中美關係,中日互動的不穩定變數較大。日本迄今難以接受被中國超越的事實,面對中國崛起產生強烈的民族失落感與挫折感。2009年秋,日本民主黨主政後,偏向將日本推向政治大國,期望在亞太與西方間扮演制衡角色,美軍琉球基地搬遷與駐日美軍使用核武的爭端,就像同鳩山首相率先倡議成立東亞共同體一樣,目的都是為建構一個中美日等邊的三角關係,無奈釣魚台事件讓日本重新回到安全仰賴美國的現實。

     隨著中國崛起所帶動東亞地區政治、經濟、軍事實力的此消彼長和權力移轉,中美日三邊都難免會調整其戰略布局。台灣的外貿夥伴,依序正是日、美、中,馬政府處於強權複雜的三角關係,避免被邊緣化固為首要考量,但亦須因應中美日三邊關係的變化,謹慎拿捏「親美、友日、和中」的策略運用,為台灣的生存與發展尋求最大的空間。

 

(作者

  • 吳東野
  • 為政大國關中心美歐所研究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pofth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