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報載,某縣市日前舉辦全縣國三生模擬考,寫作測驗題目為「最感謝的人」,但限制考生不能寫父母、老師、工人和義工,不少學生看著題目想不出要感謝誰。孩子們為什麼難以下筆?個人認為有以下三大原因。
首先,缺乏生活經驗。現在的孩子較為幸福,普遍生活條件優渥,師長和父母保護得無微不至,也因此缺少了許多生活體驗的機會。生活變成上學、補習和學才藝交替進行的公式化流程,單調的生活經驗乏善可陳,當然直接影響了孩子的寫作能力。
以一個國三學生而言,實在不應該連一個對象都寫不出來。如果學生有寫信、收信的經驗,就可以感謝郵差送信;如果學生有陪爸媽上菜市場買菜,自然可以寫感謝農夫和菜販。對於當今講求多元、創新的學校教育,不啻打了一巴掌。
其次,缺少寫作練習機會,孩子們當然只能望筆興嘆。往昔,在國語課每周明訂有作文課時間,一學期廿周就有四十節課。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後,國語課的聽說讀寫不再分別羅列時間,有關作文教學,主管機關只規定四到六篇,與過去的八篇相比較,篇數少一半,程度恐也跟著折半。
再者,學生缺少想像力和創造力,是寫不出作文的另一個原因。想像力和創造力是未來社會適應的重要條件,也是當今學校教育強調的學習要件。這次考試的結果,值得學校老師反省與檢討,必須再加強學生的想像力。
現今教育應強調多元和創新,也是孩子們應該有靈活不受羈絆的思想和作法,就以這次的寫作測驗而言,限制寫作對象,也是一次的實境測驗,受測者不能因此就難以下筆。筆者認為家長不應該再為學生講話,反而是應該鼓勵並教導孩子如何突破重圍。
【2010.09.26 聯合報╱蔡田/國小校長(台北市)】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