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北花博昨天進行了應變演練。相較於異常的空心菜價,異常的岡山大雨,這一則新聞引起的注意非常有限。不過,估計八百萬人參觀,一六○億經費的展覽是不是應該正常的受關注?正常的接受檢驗,正常的改正?許多事平常就依程序實做,就不會有異常的損失,異常的口水了。不是嗎?

台北花博在經費和展期規劃上都採高標,精神可嘉!對展前演練,我們也希望以先進國家的水平來惕厲。報載昨天演練內容是突發狀況的處置,重點在團隊內部的協調和熟練,這是正常作業,當然要做。但是如此超大型活動前的演習是否只要這種「各就各位」的操練呢?看看別人,我們認為只有內部模擬是不夠的!這類國家/都市盛事,要大規模邀集社會參與演練,才能廣收批評,集思廣益;進而喚起共識,追求共同榮耀。尤其花風暴暫息之刻,應痛自反省,重整旗鼓,大聲說:「為什麼辦花博?」,用力邀:「一起把花博辦好!」

台北花博絕不是一百倍大的花市,但是花農和農業必定是最主要的支持者和獲利者。另一方面,花博不是短期活動,長期交通維持就是社會大挑戰,也必定最容易引發抱怨。如果把兩者結合,讓全台花農以半個主人身分,國慶前作夥來檢驗花博,辦一場大演習,交通管理和展場管理同時受考驗。會怎麼樣?錯失一定不免,然而敬邀大家公評的態度,一定也受肯定。同時,花農先睹為快,回鄉廣邀,把台北花博變成台灣花博,花朵從裝飾變成生命體,代表台灣生命力!

除內容要展現台灣農業強項外,展覽本身的規劃也不該隱藏其特色。花博對外宣導片有一段話:「…此次花博位於市中心,善用既有公園設施,不像以往花博在郊區另闢大展場…」,可惜此一創舉,在影片中未多說明其用心,對國內大眾也從不見強調選址的道理和企圖心。其實台北花博的場址配上預期參觀人數,是有可能把她辦成有花博以來最小運輸里程、最高公共交通旅次、最節能減碳的一次!也會是最少改變土地使用、最能和都市既有紋理融合、最少環境衝擊的一次!

原本的抉擇是個有理想高度的決定,是個不易落實的挑戰。但是,仍然是個有機會、具普世價值、值得一搏的目標!建議加強和社會溝通(不要只拍一些局長們豎大姆指,自我感覺良好的宣傳片),一如世運和聽奧,呼喚大家的熱情,在交通行為和現場使用上落實環保,整合主角「花卉」,讓台灣在花博舞台上展現綠色生活的成果和榮耀!這才是超越台北、賦予花博新意義的開端!

 

【2010.09.25 聯合報╱賀陳旦/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台北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pofth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