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木難撐大廈」這個成語出自隋朝王通所著「文中子」:「…大廈之傾,非一木所支…」,如今用來形容沒有歐美各國央行聯合出手協助的日本政府,想堅守82日圓兌一美元的困難度,倒也相當貼切。以往在國際間發生主要貨幣匯率劇烈變動時,G-7(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加拿大、義大利;後來加上比利時、荷蘭及瑞典成為G-10)的央行都會聯手出面干預,以維持國際間匯率與貿易秩序的穩定。然而最近日圓幣值快速升值,以歐美國家為主的G-10各國不但沒有表態聯合干預,甚至美國財政部長蓋特那還準備在11月於韓國首爾的G-20(G-10國家加上主要新興國家)會議上,提出對中國、日本操控匯率的指控。
日本政府6年來首次的干預匯率行動,非但得不到G-10各國的認同,甚至在其本國也未能得到喝采。日本汽車工業會明白表示,日本汽車業界將今年的日圓幣值設定在90日圓兌一美元,因此即使日本政府干預匯率至85-90日圓兌一美元,也難阻止日本車廠將生產線移至海外。同樣的聲音也出現在日本電子業,液晶面板大廠夏普(Sharp)社長片山幹雄,雖然很有風度地表示感謝日本政府干預日圓的行動,但是夏普公司在這個會計年度的財務預測,也是以90日圓兌一美元為基礎。換言之,日本政府準備力守82日圓兌一美元的底線,對於其國內業者而言,仍是不能滿意的表現。
探究日本政府所以陷入「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的窘境,可謂其來有自。從國際貿易理論來看,這是個「流動性的兩難矛盾」(liquidity dilema)問題:日本長期以來一直享有貿易順差,截至今年7月,其單月國際收支經常帳順差達1.6759兆日圓(若以85日圓兌一美元換算,大約是200億美元),這已經是連續第18個月呈現順差,亦即對世界其他各國整體而言,呈現日圓流動性的不足;相對的,美國第2季國際收支經常帳赤字擴增至1,223億美元,連續4季的赤字成長,對世界其他各國而言,呈現美元流動性的過剩。然而,日本的外匯存底持續增加,已經超過1兆美元,僅次於中國的2.45兆美元外匯存底。
因此,雖然日圓今年以來已經升值10%,歐美各國仍然認為日圓還有升值空間,對於日本政府出手干預日幣,深深不以為然。而且,日本政府可能是6年來第一次干預匯率,以致手法太過生疏粗糙:當日圓還在85兌一美元附近時,就宣稱以82日圓兌一美元,為其捍衛日圓的底線。難怪被國際炒手索羅斯嘲笑,從來沒有一個賭局的參與者,一進場就先亮底牌的,索羅斯因而認為日本政府是穩輸不贏的玩家。相較之下,雖然同樣是打熱錢,日本央行顯然比不上台灣央行,我們的7A總裁彭淮南對於新台幣匯率的口風甚緊,總是強調讓新台幣維持「動態均衡」,對於市場上關於匯率的傳言臆測,還不時發新聞稿澄清。
另外,出口是日本經濟成長的命脈,若說股市是經濟的櫥窗,則日圓與日股可說是休戚與共:每當日圓升值時,日股就應聲下跌;換言之,日本股價漲跌反應的是基本面行情。然而,台幣的幣值與台股漲跌的關係恰好是另一種現象,亦即台幣幣值與台股走勢呈正相關:每當熱錢以投資為名進入台灣,台股股價就被炒高,顯示台股股價波動是屬於資金面行情。因此,日本政府干預匯率,阻止日圓升值,手段雖然笨拙,但在股市卻獲得唯一的掌聲;而我國央行打熱錢,阻止台幣不合理的升值,往往在熱錢大舉撤出的同時,連帶導致台股的下跌。
由於日圓屬於國際貨幣,其幣值之變動會影響到國際匯市、國際流動性、日本之本國股市及產業,因此動見觀瞻。再加上日本長期以來的國際收支經常帳剩餘,更令經濟仍然疲弱的西方各國眼紅,以致「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要求日圓升值一直是西方各國的心願。正如同西方各國希望中國人民幣升值一般,美國財政部長蓋特那已經不止一次明示或暗示人民幣必須升值,甚至暗示人民幣應該升值兩成。在東、西方國家政府各為其本國經濟利益明爭暗鬥之際,日本政府仍傻乎乎地訂出日圓升值能接受的底線,既不見容於西方世界,又不被其國內產業各界所接受。
英國名相邱吉爾在二次大戰最危急時,曾說「如果魔鬼能解救英國,英國願意與魔鬼結盟」。雖然目前中、日兩國正為釣魚台主權問題關係緊繃,但在即將到來的G-20會議上,中、日兩國卻又是西方各國同仇敵愾要求貨幣升值的難兄難弟。日本政府究竟要捍衛日圓救經濟,還是要確保釣魚台主權固民心?若要前者,勢必要與中國「同舟共濟」,但橫在眼前的釣魚台問題,著實讓日本政府「又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誠所謂「獨木難撐大廈」,日圓要堅守82兌一美元確實有其複雜度及困難度,想炒作日圓外匯者不可不慎。
2010.09.21 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