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民主政治有一項重要假設:選舉雖非最有效的制度,但透過政黨制衡與輪替,可以發揮最大的監督效用。以台灣的現狀來檢驗這項理論,制衡與監督雖然存在,但愈到地方卻愈形鬆弛,乃至幾近「無政府狀態」。一條馬路可以剝三層皮,說明地方上分贓的陋習和罪行已淹沒了整個監督機制。

台南地檢署發動「路見不平查緝專案」,調查台南地區十多鄉鎮的五十條問題馬路,發現癥結出在地方官員民代、工程包商、實驗室之間形成的利益鐵三角。在此一「共構」關係中,主辦工程的地方首長及官員收取回扣,民代承攬工程及豢養樁腳包商,負責檢驗工程品質的實驗室則配合官商寫假報告放水。五十條馬路全是利用假樣本檢驗過關,無一例外。

從這樣的產官民勾結生態中,台灣馬路坑坑洞洞之謎當即揭曉。地方官員貪取回扣,剝了馬路第一層皮;道路工程包商偷工減料,剝了馬路第二層皮;負責品質把關的實驗室公然放水,剝了馬路第三層皮。一條被連剝三層皮的馬路,結果當然是鋪設厚度不足,或瀝青成色不夠,或混凝土抗壓不足,或是草草粉飾路面,怎能不淪為坑害民眾的「公設陷阱」?

一條馬路被剝三次皮,不只是工程品質銷蝕而已,國庫同時也被剝了三層皮。首先,政府提供經費來鋪馬路,卻被「分贓鐵三角」次第搜刮油水倒進私囊;其次,破損的馬路不時要修修補補,公庫再貼一回;然後,倒楣的民眾為道路坑洞所陷或傷或亡,公庫又要再支付一次國賠損失。關鍵就在,國庫是一隻不懂得叫疼的鵝,所以拔鵝毛的人還不必太注意手腳的輕巧。

地方官商勾結,早已不是新聞;這次南檢最大的發現,是政府委託的公證檢驗單位──民間實驗室,也全面涉入造假舞弊,無一倖免。實驗室的角色,原是希望在官、商之間構成一個絕緣體,藉由超然、客觀的科學化驗,打破官員貪瀆包庇及包商偷工減料的連結,使道路品質符合應有的工程規範及安全要求。令人扼腕的是,這個絕緣設計卻自甘腐化,搖身變成官商勾結的第三環鎖鏈,上下其手,掉包工程樣本,更配合提供假的檢驗報告,把專業信譽完全拋在腦後。

由小看大,從台南馬路的「三剝」現象,可以看出民主的制衡機制如何在日常行政中不斷「墮化」與「鈍化」。民選的鄉鎮市民代表,原應代表人民監督鄉鎮市官員的行政,卻為了個人私利,在第一線用盡手段搶包工程;地方政府公務人員,原應盡責監督工程品質,卻禁不起誘惑而參與放水,放縱豆腐渣馬路過關;民間實驗室接受政府委託,本應堅持科學專業把關,卻為貪取不義之財,使自己由「監督者」淪為「共犯」。偵辦人員以「簡直是無政府狀態」,來形容自己的怵目驚心,一點都未言過其實。從這個角度看,地方工程系統性、結構性的造假,體制監督力量的崩潰,恐怕比馬路坑人更令人心驚了。

值得玩味的是,六家實驗室在承認造假時,均說是迫於業務競爭,不得不配合行事,並聲稱這已是「全國普遍的現象」。言下之意,拿錢、造假已是台灣社會公認的「次文化」,沒什麼好大驚小怪。實驗室人員對專業工作輕賤至此,也就罷了;但負責核發證照的中央標準局對於實驗室造假早有耳聞,卻不採取任何積極行動,又豈能辭其咎?

當朝野忙著政治鬥爭,地方卻忙著利益分贓,兩幅圖像對比,勾勒了台灣民主政治的虛有其表。對照其他縣市的坐視,台南地檢署對大家習以為常的人間不平路毅然發動偵察,進而發現弊端,則值得人們為他們喝采。正當民眾對於司法體系的公信大表質疑,南檢的表現毋寧是個異數。從先前檢察官輪流監看球賽,偵辦職棒簽賭案,到此次主動查緝「路見不平」專案,南檢讓民眾對政府體系的積極力量保持了最後一點信心。

 

【2010.09.07 聯合報╱社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opoftheview 的頭像
    topoftheview

    宜誠鼎峰社區

    topofth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