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資本市場近來可謂多事之秋,證交所才爆發內部人員涉嫌對上市公司收賄醜聞,接著又發生僑威控股TDR(台灣存託憑證)「摸黑交易」事件,櫃買中心也傳出對唐鋒管理疏失等爭議。隨著台灣資本市場邁向國際化,政府對資本市場如何有效管理,在政策鬆緊之間的拿捏,成為投資人關注重要課題。
近年政府積極鼓勵外國企業來台掛牌,有意來台以原股第一上市的外國企業家數愈來愈多,第二上市的TDR在證交所成功促銷下,更擺脫「冷凍櫃」命運。TDR市場熱絡後,也衍生不少問題,包括部分TDR短線漲幅過大、被列為注意交易警示對象、未即時揭露資訊被處罰等,都令人對TDR產生負面印象,甚至引來發行公司大股東來台淘金等批評。TDR的發行,是台灣資本市場國際化的一部分,因為不只外國企業來台籌資,台灣企業也會到海外上市,例如高科技公司發行ADR(美國存託憑證)、GDR(全球存託憑證)等,這是資本市場國際化必經過程。香港紅籌股、新加坡龍籌股等外企熱中來台籌資,並不是問題所在,真正的問題在於資本市場日趨國際化後,要如何有效管理,以維護市場秩序。
以第一線的證交所來說,像僑威控這種資訊不對稱的摸黑交易現象,在TDR市場已不是第一例,台灣投資人無法在第一時間掌握TDR在原股上市地發生了什麼狀況。除了TDR,台灣企業的ADR也曾發生資訊不對稱問題,這一連串事件會讓台灣投資人對國際化的不安全感升高。實際上,去年在金管會指示下,證交所已要求TDR發行公司,必須同步揭露原股上市地的重要資訊,但顯然證交所的要求未能落實,讓規定形同虛設。過去美德醫原股價格遠超過TDR時,在監理機關要求下,證交所建立揭露TDR原股價格資訊等監視機制,供台灣投資人參考。監理機關一個命令、一個動作,市場管理過於被動,才讓問題一再重演。
TDR是第二上市,原則上多會尊重原上市地監理機關的監理,也因此資訊揭露更顯重要。僑威控事件後,證交所宣示將強化TDR管理,包括嚴懲未即時揭露資訊的違規者,嚴重時甚至考慮停牌、下市,並研議同步暫停交易機制等。前者必須確實執行,才能產生嚇阻作用;至於同步暫停交易機制,牽涉層面較廣,需審慎為之。
由於各地市場制度不同,像香港沒有股票單日漲跌幅的限制,資訊的澄清相當重要,因此設有個股暫停交易機制;相對的,台股已有7%的漲跌幅限制,個股盤中暫停交易機制至今未採行。因制度面的差異,外界對於是否同步暫停交易,也各有不同見解。不論監理機關最後是否決定採行,此問題凸顯出資本市場在國際化過程中,將面臨不同國家的交易制度,如何順利接軌以維護投資人權益,是政府努力將台灣推上國際舞台之際所不能忽視的。因此,包括是否放寬漲跌幅限制、建立盤中暫停交易機制等,需要金管會再次權衡輕重以定決策。
除此,對於TDR及來台第一上市的外國企業,證交所必須強化上市後監理,監理機關在財報的審查上,也應督促證交所加強,程序可以簡化,但實質絕對不能馬虎,以防範掏空、炒作等不法情事。對於市場管理,金管會不能只是下達指令,更有責任監督是否落實。
資本市場逐步走向開放,政府對市場的管理能力也須提升,以免市場愈開放,交易秩序愈亂。證交所積極招商,的確打響台灣資本市場的名號,但把市場做大後,如何積極有效管理,讓市場健全發展,顯得更為重要。台灣要發展籌資中心,主管機關絕對不能「摸黑監理」,證交所及金管會都得再加把勁。
【2010.09.07 經濟日報╱社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