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馬英九總統近日接受媒體專訪,不論從台灣人民或對岸當局的觀點分析,其中透露最重要的訊息,是兩岸「已經到了可以用協商取代對抗,用和解消弭衝突的時候了」。

他把兩岸都有意願改善關係,歸功於蔣經國開放到大陸探親的破冰之舉。民進黨執政八年,大家都明白陳水扁推行的是「鎖國政策」,視對岸為洪水猛獸。前兩天雖有該黨人物出來搶功,說對大陸開放是阿扁首先開始的,不值識者一笑。

但馬英九並未被勝利衝昏了腦袋,他鄭重宣布說,「現在可以維持這個速度,穩健往下走,不必再快了。」旨哉斯言,因為從台灣利益立場出發,我們在大陸放棄一黨獨裁,實現民主自由之前,不必急於和對岸增快交流速度,更無須開始提什麼政治談判。

對岸開放到台灣旅遊迄今,每年大陸來台遊客人數,預估三年內將超過三百萬,還有幾千萬人在排隊等候。改革開放後,大陸人有的是錢,故宮博物院單靠賣各式各樣的翠玉白菜複製品,已經賺翻了。

作為全民的總統,馬英九深切瞭解一部分人內心的憂慮。今日大陸有一百萬以上的台胞在那裡開設工廠或做生意,但逢年過節,這些人仍趕回來與親戚朋友相聚,終究台灣才是他們的家。馬因此說:「有人看到機會,有人卻看成是威脅;這兩者永遠存在,執政者要維持最大的平衡。」

怎樣維持呢?他主張把「機會極大化,威脅極小化」。台灣為「汰舊換新」,仍需向美國購買F-16C/D型戰鬥機。陸委會主委賴幸媛訪問美國,演講時希望北京政府廢止「武力對台的法律」(意指反分裂國家法),馬澄清說,賴主委發表這樣的言論「絕對不是試探」,他「完全沒有授意」,賴的那番話也「沒有改變任何政策」。

從最後核定政策的高度而言,馬總統否定陸委會主委在美言論,意義重大。兩岸協商必須聽其自然,不應也不能操切從事。只要台灣不獨,大陸不武,讓時間平穩地消逝,開放腳步逐漸加速,才是今日雙方最佳的選項。

 

【2010.09.02 聯合報╱陸以正/退休外交官(台北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opoftheview 的頭像
    topoftheview

    宜誠鼎峰社區

    topofth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