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時間就是金錢」,當每天會議至少有4個以上,工作時間超過10小時,林聖忠面對時間管理,自有一套方式,他說,在召開會議之前,必須要先規劃好簡報時間與討論時間,如果不事先抓好時間,同仁報告時間一旦拉長,就會嚴重影響他後面的會議與行程,所以「報告」可以盡量言簡意賅,討論則是要講求「效率」。
身為政次,每天有開不完的會議,林聖忠說,會要求同仁在安排會議時間,不要把每個會議時間排太近,一來可應付突發狀況,如臨時要去行政院或者是立法院等;二來,則可讓自己先消化上個會議結論,或交代同仁處理會議上討論到的業務,才能在處理事情更加順利。
遇到自己主持會議時,林聖忠習慣規劃開會時間,他說,「大概抓一下簡報時間,並留一點簡報後討論時間」,這樣才可以避免報告時間過長,或討論時間太短。
不過,並不是每件事情都只要開會聽簡報即可,遇到各局處或各部會需要協調政策時,林聖忠說,最重要在於溝通,此時需要耐心與技巧性的協調,這部分確實是最花時間,但如果沒做好,後續各單位還是會找上門來,希望可以協調,既然如此,那倒不如一開始就把協調工作做好。
由於開會時間幾乎占據一整天工作時間,往往有未接電話等待回覆,林聖忠會在車途中就開始回電,他說,幾通電話打回去不需要花太多時間,這一點點時間差相當足夠的。
另外,如果有大部分時間都在外地開會,無法回經濟部批公文時,林聖忠會請同仁先把公文分類,分為特急件與普通件,只要是特急件,不論多晚回到經濟部,都會先批完,其餘的則是帶回家慢慢批。
林聖忠說,看公文也是有訣竅,如果是一般公文,則是大原則處理方式看過即可,才能省下時間,看更多重要的公文。
對於林聖忠來說,省下的時間,不僅可以處理更急迫的事情,其實也為自己爭取休閒運動時間,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這句話一點也不為過。
- 2010.08.30 工商時報 / 潘羿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