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談到金錢觀,台大經濟研究所畢業的經濟部政務次長林聖忠,直接從經濟學角度說起,他說,經濟學中提到「恆常所得」的概念,就好比公務員的固定薪水般,雖然不會太多,生活可以無虞,因為是一筆可以預期的薪資,可以預知,也就可以計算的出這一輩子可以賺多少錢,如此一來,應該如何規劃投資理財,其實是依據個性而定。

 投資穩中求 不喜高風險

 他笑著說,或許自己比較傳統,認為人的一生,賺多少錢或者是花多少錢,都是有定數。大多數人對於投資理財都是趨吉避凶,包括自己也是,所以從過去開始,投資理財是走穩健路線,而不偏好高風險、高報酬,以前還是小公務員時候,扣掉房貸、小孩教育基金以及生活雜費,剩餘的就交由太太管理,「當時買股票是會有的,不過都是太太在處理」,現在擔任政務官,股票必須要信託,所以太太不能再投資股票,也就只剩下定存。

 至於教導孩子的金錢觀,他說,以前小孩還在念書時,雖然沒有固定給零用錢,不過當孩子索取零用金時,會依據需求性決定給予多少,這是教導孩子要有節儉的觀念,並要量入為出。

 教導子女 充實理財學分

 一般家庭多半會將小朋友過年壓歲錢代為保管,並告訴孩子這是用來繳學費,林聖忠說,之前太太會問兒子,今年拿到多少壓歲錢,並建議可以嘗試投資績優股票,藉由投資股市,不僅可以了解到股市運作情況,也讓小朋友了解,錢不只是可以存在銀行裡,也可以「存」在股市裡。

 不只是從小就教導小朋友投資理財,林聖忠也從孩子學習的知識多補充理財概念,林聖忠說,兒子在念大學的時候,因為是主修英文系,所以建議他可以多修點財務概念與市場經營,之前柏克萊大學與政大有交換學生計畫,所以他就去修財務分析與市場管理的學分,這對於孩子來說,在投資理財會有加分效果。

 採定期定額 存教育基金

 林聖忠說,目前兒子在國內創投公司,規劃明年將出國進修,林聖忠說,先前有規劃幫兒子購買的基金,當作定期存款般,固定投資一筆金額,累積相當資金後,一旦孩子確定要出國研讀,就可以作為教育基金,「但如果他不打算出國的話,那這筆錢就留給我自己用吧」,畢竟,這筆儲蓄本來就是作為投資自己的用途,若是要挪作其他用途,那就免談啦!

 不過如果孩子想要在國內創業,或許是唸經濟系的關係,林聖忠說,「老爸會出資,但是要分紅喔!」

 

  • 2010.08.30 工商時報 / 潘羿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opoftheview 的頭像
    topoftheview

    宜誠鼎峰社區

    topofth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