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鷗計畫使我開始學到,如何創造和完成一個新的武器系統;使一 個充滿著「未知」和「不可行」的系統,成為可行而且有用的系統。

海鷗計畫發展的初期,有一天,我跟隨中科院夏新副院長和其他七 、八位長官和同仁,去美國RCA公司參觀訪問。該公司出面接待的工 程師中,我認識了湯姆遜(Don Thomson)先生,他是一位在雷達方 面最資深和高級(Fellow)的工程師。在接待的盛大晚宴中,我們兩 個人談得很愉快,於是我向他提議我們提前離開晚宴,到他家裡去詳 談。他同意了,我就約請了一位中科院微波組的同仁與我們同行。

介面整合費心費力

我們走進湯姆遜先生的家門後,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隨身帶的用 一塊細雕的台灣玉製成的項鍊獻給他太太。他太太非常高興,立即拿 冰淇淋請我們吃。然後我把海鷗艇的艇身大小和形狀向他說明,並問 了一個問題:「在這樣的快艇上裝一套射控雷達可不可行?」他考慮 了一下,回答說:「裝射控雷達可行,但是對操作的人而言不可行。 」他解釋說,快艇上的人員會因為風浪太大而暈吐得不能操控雷達。 我自從聽了他這個回答,就放心地推行海鷗計畫了!其原因是:湯姆 遜先生所說的是美國人不可行,而我認為中國的年輕人一定是可行的 。

這是我推行海鷗計畫最重要的一項心得。結果,我國海軍挑選進入 海鷗大隊服役的每一位青年,都有能力執行任務。我每次見到他們都 滿心歡喜。我退休離開中科院不久以前,特別在外島某基地到海鷗艇 上,與海鷗大隊大隊長和幾位艇員合影留念,並且永遠保留相片。

我的另一項心得是要很注意處理「介面」問題。所謂「介面」問題 ,就是跨越兩個製作單位的問題,或者單位與單位之間或硬體及軟體 之間的問題。因為海鷗計畫跨越很多個單位,所以射控系統很容易遭 遇「介面」問題。例如:(1)射控雷達發射機做好了,卻發現與雷 達的天線不能配合;幸好周明學長願意重新研製雷達天線;(2)射 控雷達在艇上裝配完成,發現有天線控制系統抖動現象,但控制組( 我的組)人員不得參加解除故障的工作,因為射控雷達是屬於微波組 的;(3)電子戰方面的一個機匣裝在艇壁上,卻發現擋住了射控系 統的一個機匣,使之不能打開機匣做修護工作。這一類的問題不勝枚 舉;其主要原因就是負責「系統」的人沒有事先規畫周詳,也沒有作 好「工作追蹤」,等到問題發生了才想補救辦法解決。回想起來,「 介面」問題曾經使海鷗計畫浪費了很多人力和物力。我們大家都是受 了很多折磨才得到這項心得。這使我在以後的任何計畫中,都特別提 醒自己和要求大家注意「介面」問題。

「系統」方面的其他心得,例如:各單位之間的協調工作、工作追 蹤、艇上操作人員的安全和生活問題等,都使我得到一些知識和經驗 。這對我推行以後的各種計畫都很有幫助。總之,海鷗計畫使我開始 學到,如何創造和完成一個新的武器系統;使一個充滿著「未知」和 「不可行」的系統,成為可行而且有用的系統。

武進一號新的嘗試

武進一號射控系統研發經過也很精彩。武進一號計畫是在驅逐艦和 大型快艇上,安裝指揮雄風一型飛彈和指揮砲火射擊的新系統。對海 軍而言,這是武器系統第一次的革新計畫,因此取名為「武進一號」 計畫。這個計畫是由海軍總部兵器處人員與中科院第三研究所有關人 員,共同商討而擬定系統的初步構想。然後由中科院成立任務編組, 執行系統採購、驗收、裝艦測試,並進行有關研發工作,和協助海軍 執行保養維修工作。

武進一號系統的特點是,由海軍和中科院人員合作來掌握系統的架 構,由國外兩家廠商來競標,然後選擇其中一家進行議約工作。這種 作法,與海軍以往都用「統包」的方式購買外國武器系統是不同的。 換言之,這是由國人自己掌握系統,和自己參加研發工作的海軍武器 革新系統。對海軍而言,這是新的嘗試;對中科院而言,是為海軍擔 負科技方面的成敗責任,和多有機會獲得技術知識。海軍方面的主要 領導人是兵器處柴翔業處長;主要工作人員是該處的韓敏少校和海軍 飛彈工廠的技術人員。中科院方面,副院長夏新中將是對國外廠商負 責決定選廠和簽約的長官;技術工作都在第三研究所的控制組和微波 組進行。計畫進行的時間跨越1974年到1981年。這與海鷗飛彈快艇射 控系統的研發時間是並行的,因此使控制組的人力非常吃緊。

參加競標的兩家廠商是荷蘭的西格(Signaal)公司和美國的漢武 (Honeywell)公司。先由兩家公司的技術人員來海軍和中科院,與 基層人員研討系統架構、重要裝備之性能、任務進行的方式,和系統 交貨的時程等。然後由海軍與中科院共同組成選廠小組,由中科院夏 新副院長領隊,於1975年初先去西格公司參觀和研討,隨後去漢武公 司參觀和研討。最後由夏副院長在漢武公司借用一間會議室召開選廠 小組會議,決定選漢武公司為議約對象。武進一號射控系統從此開始 研發工作,其代號取名為H-930系統。

1975年7月海軍總部核定H-930系統的總套數為×套,並預定於197 9年6月全部完成。實際進行到1981年3月,才辦理此計畫的結案工作 。而後續的故障排除和保養維修工作等,中科院仍然繼續擔負支援的 責任;直到1983年以後,才由海軍的飛彈工廠人員逐漸負起責任。

因為H-930系統不是「統包」(Turn key)計畫,而是由海軍、中 科院、RCA公司,和漢武公司都參加工作的新型射控系統研發計畫, 所以除了由漢武公司負責系統硬體及軟體之研製外,其他工作,例如 系統之模擬器、訓練儀、系統與雄風一型飛彈之結合、系統裝艦、岸 邊測試和出海測試等,都由中科院和海軍飛彈工廠,以及其他有關單 位參加工作。這與「統包」計畫只等著做驗收工作是大不相同的。( 待續)

 

2010.08.13 旺報 / 韓光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pofth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