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八十一的電影大師李行最近在國家戲劇院導演一齣敷演竇娥的舞台劇《夏雪》,備受各界矚目。

     舞台上的竇娥最早見於元人關漢卿雜劇《感天動地竇娥冤》,這是念過中國戲曲史的人最熟悉的元雜劇。而後經過明人傳奇《金鎖記》、京劇與其他地方劇種的《六月雪》,竇娥故事廣為流傳。李行的《夏雪》不是根據現成劇本導演,而是自己找編劇創作,他同時還扮演製作人的角色:籌組技術團隊與劇組演員,張羅製作經費,安排演出場地與檔期…。以今日兩廳院或文建會、台北市都有自製節目的慣例,在影藝界資歷顯赫、人脈寬廣的李導演,何須拖著老命到處尋求協助?

     然而,《夏雪》是李行多年夢想,他鄭重其事地找老搭檔編劇、副導演、音樂、美術指導合作,包括九十歲的莊奴作詞,年輕一點的翁清溪作曲,一步一腳印,所依循的是人情義理,也是彼此三、四十年影視合作的模式。

     《夏雪》演出海報打出「一齣顛覆傳統戲曲的舞台劇」的宣傳口號,李行想顛覆什麼?為竇娥平反什麼?我從他的談話或《夏雪》的戲劇結構,看不出創作者的創作動機。進入劇場,才慢慢體會李行的目的,單純在於闡明「活在世上,做人為先」的勸善哲學,以及讓年輕人回到傳統劇場,現代劇場也應包容傳統戲曲的淺白理念。他還強調顛覆傳統戲曲是「手段」,宏揚傳統戲曲才是「目的」,而所謂「顛覆」不過是嘗試用京劇演員演舞台劇,不用京劇唱腔、身段,其實敘事方式仍很傳統,演員演起戲來也中規中矩。

     李行製作《夏雪》的步驟方法與流程,如同籌劃一部電影,一齣戲九景二十一場的調度像蒙太奇般流動。尤其有了台灣戲曲學院京劇系、京劇團、綜藝團的「加持」,處理舞台畫面更像玩電影,也經常出現群眾戲的場景。戲劇一開場就是竇娥問斬、民眾圍觀的大場面,冤情驚動天上的鍾馗,惡霸張武男與竇娥分別倒敘,情節像羅生門般展開。惡霸指控竇娥虐待婆婆、毒殺其父張老爹,此時的「東海孝婦」是以惡毒潑辣的負面形象出現,李行導演的竇娥因而有正反兩種表現手法,可謂匠心獨具。

     導演或者一心一意要為傳統戲曲找出路,《夏雪》舞台元素多元混雜,虛擬與寫實縱橫交錯。京劇演員朱民玲扮演的竇娥演唱充滿《小城故事》風味歌曲,與《嫁妹》相同形象出場的鍾馗則保留戲曲念白與身段。鍾馗腳色安排除讓原來就熱鬧場面更加熱鬧,並無太大作用。舞台設計以岩石作意象,卻常與寫實的家具並陳。再者,惡霸張武男在前半場惡劣囂張,脅迫醫生盧依文作偽證,後半場醫生受良心譴責,出現「竇娥群」幻影,並掉落深淵,巧遇在河上划舟的惡霸,兩人扭打。最後惡霸溺斃,醫生脫困,立即趕赴刑場為竇娥喊冤,回到開場的情境,這樣的情節處理,也許適合電影畫面,舞台轉折則稍嫌簡化。

     坐在國家戲劇院的觀眾席翻閱節目單,才知道李行老搭檔原來都對《夏雪》抱持懷疑態度,只是後來被其精神感動,「勉強」加入。其中副導演楊家雲的一席話讓人動容。她對這齣戲第一個反應就是婉拒,但自認若不跳進去,讓老人家獨立作戰,於心不忍,李行還因此在劇本上寫著「家雲對夏雪深具信心」,而後看著他每天深夜排完戲,從內湖坐公車到忠孝東路,再走路回仁愛路家裡的背影,好幾次濕了眼眶…。

     從當代劇場的發展趨勢來看,李行的《夏雪》堪稱逆勢操作的「另類」戲劇,年輕觀眾若用自己的劇場標準,可能難以欣賞充滿電影場景與敘述效果的《夏雪》。看李行《夏雪》不只是看竇娥故事,或看一齣像京劇又非京劇的舞台劇,而是看獻身影劇、舞台近一甲子的李行如何念茲在茲地完成自己的創作意念。從他的身上,我體會「老驥伏櫪」這句成語的真正意義,也看到一位執著站在舞台上的藝術家,老邁卻高挺的身軀帶給後生晚輩的感動。

 

(作者

  • 邱坤良
  • 為台北藝術大學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pofth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