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世紀災難」、造成七百多人不幸喪生的莫拉克風災今天屆滿周年。這一年,國人展現空前的同胞愛致力重建,更傾全力於強化防災體系,關鍵的動作,是將防災啟動自災害警報發布後向前挪到災害發生前,爭取關鍵的逃生時間。一年下來,有成績,但仍不夠。

位在高雄縣甲仙鄉的小林村,是重災區中的重災區,村後過去倚為屏障的獻肚山大崩坍,數以千萬噸計的土石瞬間吞噬整個村莊,超過五百村民慘遭活埋。這個恐怖災難震驚世界,尤其是台灣近鄰、同樣為颱風災害所苦的日本,災後派出多位防災專家赴小林村遺址勘查,並就科學上的發現立即調整日本的防災措施。日本的積極應對,恰堪為台灣的對照。

像小林村這樣的滅村事件是日本過去不曾發生過的,日籍專家仔細勘查滅村現場,並爬上海拔一千多公尺處檢視獻肚山土石運動的蛛絲馬跡,有很重大的發現:

一、這是前所未有的「深層崩坍」。過去的土石流、滑坡、走山多只是地表二、三公尺厚的土石滑落,而導致小林村滅村的獻肚山,卻是深達八十四公尺的巨大量體土石崩坍,超過三千萬立方公尺土方,滅村過程僅一分多鐘。二、深層崩坍的危險性大增是因地球暖化致強降雨大增,岩盤增加了豪雨滲入的滑動介質,整塊浮起、滑落;隨著強降雨極端化,深層崩坍勢必增加。三、土石流或山崩不是只發生在大家認知的三十五度以上的陡坡,獻肚山坡度不過二十五度,過去不認為有問題,但卻發生毀滅性災難。

更值得參酌的,是日本專家根據這些發現的後續動作:一、深層崩坍有跡可循,滑坡上方會因長期重力作用導致地殼下沉而擠壓變形,在地表出現「岩盤蠕動(Creep)」現象。日籍專家回去後立即調出空照圖,以高倍放大鏡找出全日本十四處地表有岩盤蠕動表徵的危險區,並赴現場確認。二、對這些潛在土石流風險地區逐一檢視過去指定的避難所是否安全,逃生路線又是否合宜?(小林國小是指定的避難所,結果一分鐘不到即被埋掉。)三、赴潛在危險區的地方政府解釋防災新發現及因應,讓地方政府配合自主應變,搶出更多個一秒的逃生時間。

日籍專家這一連串的發現及應對的關鍵意義,是把以往防救災的起始點自颱風警報發布後,前挪至災害發生前,只要事前察覺某地可能發生深層崩坍,便先準備因應計畫,並提前展開避災行動。

一年來,小林村滅村事件為災難的反省與改進帶來空前的動力,也確實在防救災的改進有相當程度的變革,但我們要指出,受人民託付生命財產的公部門還有更多可努力之處。

這一年,我們完成「災害防救法」立法,讓行政院過去徒具形式的災害應變會報之類的臨時編組,彙整為具法源的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過去專責打火消防的內政部消防署,也因應趨勢升級為「災害防救署」;不過,體制上的「正名」雖屬必要,更關鍵的是機能要迅速防災化。

防災比較大的問題,出在建制分散以及中央防災單位指揮統合功能有限。例如土石流預警權責單位是農委會水保局,以莫拉克例子檢視,水保局只能監測獻肚山南北的兩條潛勢溪流,但兩溪間真正肇禍的獻肚山的地質變化,則要向經濟部調資料才能掌握;然而,災難發生經常迫在眉睫,一個公文往返,災變已然發生。

莫拉克之後台灣的防災工作是有相當改進,諸如對廬山溫泉、中寮鄉紅菜坪等安全堪虞地區監測,或劃為災害敏感區域;對過去指定的緊急避難所、逃生路線都重新檢討,也重新修正防災地圖,因應災害的險峻態勢補強基本工,但距有效的防災避災還有很大的距離。

「世紀災難」絕非一個世紀只發生一次,面對暖化造成的極端氣候益發加劇,災難升高是必然,只有把防災視為時時刻刻的挑戰,而不是災難發生後的階段性檢討,才可能減少災難的損失。

 

【2010.08.08 聯合報╱社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pofth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