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三期及四期遭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停止執行,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並進一步說明施工中、已營運皆須停工,不過已進行二年半的中科三期友達工廠工程,4日還是如火如荼的進行。(黃國峰攝)

中科三期及四期遭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停止執行,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並進一步說明施工中、已營運皆須停工,不過已進行二年半的中科三期友達工廠工程,4日還是如火如荼的進行。(黃國峰攝)

      八輕、中科爭議,一把火將馬政府燒得鼻青眼腫,一位還算有良心的民進黨人士說,這些都是民進黨時代的政策,只是國民黨的執行力及辯護能力實在太差,對這波環保熱潮完全無招架之力。

     國民黨的政策辯護能力奇差,早就不是新聞,但是大有機會重新執政的民進黨,面對環保運動這個「前世情人」,將來有可能處理得比較好嗎?

     從中研院的「台灣社會變遷全記錄」可以發現,台灣早就是一個環保意識高漲的國家,高峰期是在一九八六年,當時約有九成民眾認為環境汙染問題嚴重;事實上在二千年以前,民眾認為環境保護應該優先的比例都高達五成以上,遠高於經濟優先的比例。

     轉折點在二○○○年,二○○○年之後民眾贊成環保優先的比例下降到谷底,相對的經濟成長優先的比例則升高到歷年的最高峰,學者的解釋是,這可能是受到一九九七年以來全球性金融風暴影響。

     確實,經濟景氣確實對環保意識有一定的影響,但是,環保與經濟對民眾的重要性會在二○○○年「死亡交叉」,另一個因素,卻可能與政治有關;很巧合的,從環保運動高峰期的一九八六年,到轉折期的二千年,這兩個時間點,分別標示著解嚴及政黨輪替兩個政治大事件,環保運動與政治事件究竟有怎樣的相生相剋關係?

     清大社會所副教授吳介民在二○○二年發表的〈解除克勞塞維茲的魔咒〉一文中,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民進黨在取得中央的執政權之後,會在環保和勞工等社會政策上,呈現出保守化的現象。

     「戰爭不過是延續政治鬥爭的替代手段」,吳介民借用克勞塞維茲在《戰爭論》的邏輯指出,許多民進黨時代的運動領導菁英,將社會運動的場域,視為與國民黨政權抗爭的外延戰場,因此「社會運動成為體制內政治活動的替代戰場」。二千年時的一句名言,「反核就是為了反獨裁」,完全凸顯出社運從屬於政治活動的命運,反核若是反獨裁的附庸,則既已推倒獨裁,反核也就無以為繼了。

     這篇文章也預見了民進黨後來的發展,國光石化是在游錫堃擔任行政院長最後一次院會通過,長年在彰化從事環保運動的粘錫麟感嘆,西部最後一塊乾淨的海岸將因此消失。至此,可以說,在八年執政期間,民進黨與環保運動,雖然沒有正式告別,但確實早已不是同一國了。

     二十年後的今天,民進黨又是在野黨,環保運動又再度站上高峰,只是「景色依舊、人事已非」,民進黨早就從社會運動撤退,而目前在環保領域上的悍將,也都不是政治人物;這一波環保運動的一個附帶效益也許是,台灣終將出現獨立的公民社會空間。

 

  • 2010.08.06 中國時報 / 吳典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pofth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