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向來對「魚」情有獨鍾,過年的吉祥語中,說得最多、聽得最多的當數「年年有餘」。 「魚」與「餘」同音,隱喻生活富裕,家境殷實,表達了人們追求生活美滿幸福的良好願望。
目前分類:節慶 (56)
- Feb 17 Wed 2010 11:34
【民俗節慶】年年有餘
- Feb 17 Wed 2010 11:34
春節的稱謂
春節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燭寶典》中說:「正月為端月,其一日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朝。」「元」本義是「頭」,後引申為「開始」,這一天是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因為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
- Feb 09 Tue 2010 19:43
新年快樂 虎年行大運
- Feb 06 Sat 2010 09:41
年菜外帶
- Feb 05 Fri 2010 14:48
年菜教做
- Feb 03 Wed 2010 08:53
「桃樂虎」亮相 燈會20日登場
2010年桃園燈會20日至28日,將在桃園縣多功能藝文園區登場,桃樂虎主題燈亮相,縣長吳志揚(右)、市長蘇家明(中)、代表會主席游財登(左)邀請大家賞花燈。
- Feb 02 Tue 2010 09:17
苗栗慈裕宮、龍鳳宮 活動鬧到元宵
苗栗縣竹南鎮中港慈裕宮、后厝龍鳳宮,春節至元宵節分別規劃許多節目和祈福活動,讓民眾和信徒同樂。
中港慈裕宮是國家三級古蹟,香火鼎盛,今年春節期間規劃的活動,包括大年初一到初五的鑽轎祈福、文昌筆、祈願卡、古蹟巡禮文物特展、茶花花藝展、炸老虎轎等;正月十四日安排元宵猜燈樂晚會、十五日元宵節有炮炸邯鄲爺民俗。
- Feb 01 Mon 2010 17:17
吃尾牙
過年的序幕揭開於農曆的臘月十六日,在這一天家家戶戶於傍晚的時候,供奉牲禮─雄雞(象徵生意興隆之意)、鴨、魚、肉、蛋等。向(廳頭)神桌上拜土地公,燃燒金紙。然後將長凳子擺在門口,供奉五味碗(日常生活飯類),拜地基主(歷來住在該住宅的無主孤魂,俗稱好兄弟),燒經衣、銀紙。一般住戶在此日一家團圓食尾牙。
「牙」是民間祭拜土地公的儀式。臺灣傳統習俗中,作生意的人在農曆每月初二及十六日,都必須準備一些牲畜、水果、香枝、紙錢等、祭拜地基主(土地最早的主人)以及土地公,在牲禮當中不可少的是一隻雄雞拔毛煮熟的白斬雞,這是用來象徵生意興隆的。而祭拜後的菜肴可以給家人或員工打打牙祭,因此也稱為「作牙」;農曆的二月二日是頭牙,十二月十六日是尾牙。
- Feb 01 Mon 2010 12:55
情人節遇見中國年 巧克力甜蜜蜜
- Jan 29 Fri 2010 08:33
健康少油客家團圓菜/客家腐乳肉
- Jan 29 Fri 2010 08:32
健康少油客家團圓菜/雞湯長年菜
- Jan 29 Fri 2010 08:31
健康少油客家團圓菜/鹹冬瓜蒸紅糟魚
- Jan 29 Fri 2010 08:30
健康少油客家團圓菜/黃金人參雞湯
- Jan 29 Fri 2010 08:28
健康少油客家團圓菜/紅蟳燴油飯
- Jan 29 Fri 2010 08:26
情人節紅色愛心圖騰 為戀情增溫
- Jan 29 Fri 2010 08:24
吃年菜改運/圍爐 如何旺財星、補氣運?
- Jan 26 Tue 2010 09:57
台北燈節 福氣虎出閘
台北市政府昨天舉行「台北燈節小提燈亮相」記者會,會中邀請花仙子向媒體展示「福氣虎」提燈。
- Jan 21 Thu 2010 19:56
【佛陀成道日】吉祥佳味臘八粥
農曆十二月初八,俗稱「臘八節」,也是佛陀成道紀念日,在佛教稱「法寶節」。佛門在這天會煮臘八粥,分送十方善信。因為臘八粥是紀念佛陀食用牧羊女供養的米粥,恢復體力後,於十二月初八這一天證悟,因此「臘八粥」也稱「佛粥」。並希望享用臘八粥的民眾都能同沾佛陀成道的法喜,並蒙佛陀加持而福慧成長。
臘八食粥的風俗在唐宋便廣泛盛行,宋朝孟元老著《東京夢華錄》記載著:「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隊念佛……諸大寺作浴佛會,並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雜料煮粥而食也。」另,吳自牧的《夢梁錄》也說到:「十二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各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亦名佛粥。」
- Jan 11 Mon 2010 21:27
公嬤節食在好幸福
每年元月的第二個禮拜日為「阿公阿嬤節」,弘道基金會表示,該節日是由民間發起的而今年已邁入第五年,希望能藉由該節日,可以給阿公阿嬤最溫暖的關心呵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