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政治上最近出現的論述輪迴與退化現象,值得深思與警惕。先是民進黨推出了五都選戰人選,喊出「第二次鄉村包圍城市」的口號;接著,蔡英文在演講時,提出「中華民國是一個流亡政府」的說法,引發強烈爭議。

「鄉村包圍城市」和「流亡政府」都是充滿挑戰意味的口號,可能勾起一些人重燃戰火的激情,也可能引發另一些人憂心動盪的焦慮。值得注意的其實不是口號本身的挑釁意味,而是其內容的陳腐與褊狹。經過兩次政黨輪替,政黨卻還在引用陳年老調來訴求選民,而且居然能迸出火花,台灣的民主豈不是在向後倒退?

民進黨最早喊出「地方包圍中央」,是廿一年前的事,並在十多年前實現「藍天變綠地」,更在十年前完成中央的政黨輪替。如今蔡英文高唱「包圍」戰歌,彷彿跳過扁政府貪腐無能的八年不提,民進黨即可捲土重來再造顛峰。問題是,台灣廿年來政治起伏,從當年整個社會對民主改革充滿渴望,到如今族群撕裂、政經顛躓,不僅面目全非,氛圍也大不相同。現在綠營重拾舊口號,除了勾起人們對民主磨難的嘆惋,能帶來對台灣前景的鼓舞嗎?

更令人吃驚的,是蔡英文的「流亡政府」說,比起李登輝一九九四年的「外來政權」說,還要更倒退千里,也不經意地反射出她心底的基本思維。作為民進黨領導人,蔡英文被認為理性清新,這是可喜的現象;但從她偶或流露的詭譎多變或刻意隱匿的一面,卻讓人對她的底蘊充滿疑慮。

所謂外來政權或流亡政府,其危險不僅是在刻意製造對立而已,更嚴重的,是從政治道德面根本背棄了自身應負的責任。蔡英文其實是從「戒急用忍」到「鎖國」政策的主要操刀手,對於她在「流亡政府」中的角色,難道毫無應負的責任嗎?再說,陳水扁去年藉前中華民國「流亡總統」之名向美國告狀,引起舉世側目,認為這絕非神智清明之舉;而蔡英文竟然公開跟進阿扁的流亡說,這想把民進黨帶向哪裡?又將把台灣推向何方?

其實,台灣的論述退化,並不是今年才發生的事,這樣的現象已經存在多年,只是一直被喧囂不寧的政治動員及華而不實的表層論述所掩蓋。甚至可以說,論述退化其實正是台灣政治思維退化及實踐無能的共同結晶。

以死刑的爭議為例,就是兩黨「合作」造成的結果。多年來,藍綠政府都採取高度技術主義的手法來處理「廢死」,司法、立法及行政部門無一企圖從法律面尋求根本解決,只讓法務部以消極的「不執行」來達成虛假的廢死。包括廢死聯盟,也不在人道訴求或人權教育上下功夫,只一味透過釋憲的程序杯葛讓死刑犯苟延殘喘,以維持台灣在「人權形象」上的評分。這些表面功夫,一碰到民意沸揚,司法的掩護當然要立刻破功。

台灣的民主為何原地踏步,從論述上看,主要原因有:一,綠營不願放棄族群動員的便宜戰略,使得政治持續被導向仇恨及對峙。一個被仇恨動員的社會,很難產生平等、自由的同理心。二,藍軍的現實主義作祟,擅於和稀泥而怯於論戰,始終無法釐清或化解綠營的質疑,卻一再隨綠營的戰歌起舞,讓社會反覆被帶回原點。三,由於對民主的曲解,台灣的民主政治被簡化到只剩下「選舉」,每次選舉結束,馬上又進入下一回合的爭逐;至於施政、服務人民的問題,完全被埋沒在煙硝中。

這廿年,台灣人民經歷了痛快淋漓的民主變革,聆聽過無數動人的政治口號,追逐過一場又一場的政見會及街頭運動;到最後,品嘗到社會撕裂的痛苦,見識了政治領袖翻雲覆雨的本事,同時也認清了民主停滯不前的窘境。兩次政黨輪替之後,聽到政治人物還在呼喊如此陳腐的口號,真是教人憂鬱不安。

 

【2010.06.08 聯合報╱社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pofth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