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劉兆玄(左起)、大陸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長、林谷芳,出席漢字座談會。(本報資料照片)▲劉兆玄(左起)、大陸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長、林谷芳,出席漢字座談會。(本報資料照片)

       兩岸之間,多數人常糾葛在統獨議題上,其實根柢地,它更是個文化認同的問題,有了認同,「合」,就是歷史大勢,「分」也就只是一時現象。

     認同,不是誰認同誰的問題,而是認同兩者原有共同的價值觀、共有的母文化,其中的關鍵之一則在文字。

     文字,不只是溝通的工具,它還影響了思維的特徵、美感的呈現。秦始皇歷史的功過容或因觀點而有異,但他「書同文」對中國文化的正面功績則無人否認,由此,不只天南地北的人可以交流,連古今之事也因之匯成一氣。中國人喜歡以「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里」談眼界、談丘壑,若缺了此「書同文」,就難如此談起。

     兩岸之隔,不只一水之隔,不只政治之隔,還有文字之隔,而在地理早已不成問題,政治須有賴文化認同下,文字之隔的解決就顯得極其必要。許多台灣朋友──還不只是文化人,常在乎簡化字所帶來的歷史斷隙、美感缺陷,而大陸朋友,則除了文化人外,卻僅有少數人覺察至此,這個落差,在兩岸之間顯然得加以縫補。

     坦白說,簡化字有它出現的時空背景,台灣朋友在此要有歷史的同理心,何況許多簡字原就是正字的草體,但大陸朋友在時空變化後,也更當理解字不只是工具,思維、美感及歷史的傳承使得簡繁之間從來就不只是個習慣的問題而已。

     好在,這問題在兩岸間似乎已逐漸有了彼此可以會通的觀點與態度,這次,文化總會與大陸文化部計畫在兩岸共同舉辦漢字藝術節就是極好的開始。在北京,兩岸與會者發覺彼此的認知共識遠比想像的高,漢字在歷史中趨簡是自來有之,但漢字結構須勻稱並符合六書原則也是必須堅持的原點,有此共識,坦白說:已超越了一般「識正寫簡」、「識繁寫簡」的層次。

     兩岸漢字藝術節今年九月將先在北京,明年春節則在台北舉行,在此雖必然可看出兩岸切入的不同,但有了本質的同,異就變成了值得欣賞的異,且讓我們期待它的來臨!

 

  • 【2010.06.06 旺報 / 林谷芳(國家文化總會副會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pofth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