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由百名陝西作家集體出手進行一項大型出版計畫,本周「開卷中國」特別介紹其中作家陳忠實推出的短篇小說集《李十三推磨》,精采重現陝西秦腔編劇家李十三的生平。另外《我是60後》作者荊方回憶身為60後的成長經歷,鮮明的圖文搭配,呈現了這內心保守卻又渴望變化的一代。《我與中國社科院》是一部「六四」21年以來知識界良心抗爭的個人史,兼具時事性、文獻性,以及史料性。小說《魯迅的鬍子》以簡約潔淨的敘事完成其獨到的故事創想,描繪了中國人現實生活中的內心困境、掙扎和希望。

     1《我與中國社科院》張博樹/著晨鐘書局/出版

     《我與中國社科院──後極權時代思想自由抗爭史的一段公案》一書實錄的正是作為獨立學者、公民思想家的張博樹與作為官方御用機構的中國社科院長達20年的博弈史,更是一部難得、罕見的「六四」21年以來知識界良心抗爭的個人史。本書既具有論戰性、時事性,同時又具有文獻性、史料性,分為「正編」、「副編」、「另冊」三個部分:「正編」部分,是「公案」肇因及「公案」發生的前前後後,張博樹的多篇重要文章及相關資料文獻,「副編」部分輯入「公案」發生前後,知識界、傳媒界及網路界對張博樹其人、其事、其著的諸多評說與報導。

     本月並在台北舉辦「新書發布暨兩岸精神創造、知識生產者的學術自由座談會」,多位重要學者、知識分子出席與談。此書及此「公案」是一繼續提起爭議、鼓勵爭議的引子,有助兩岸建制內外及社會各界,在匯入現代憲政文明潮流的大趨勢中,普世價值認知差異的彌合,及共識的構建。

     2《李十三推磨》陳忠實/著太白文藝出版社/出版

     在陝西省官方的支援下,由太白文藝出版社推出了邀集百名陝西作家的大型出版計畫,其中作家陳忠實應邀推出短篇小說集《李十三推磨》。為其2001年以來創作的10個短篇集結而成,同名小說〈李十三推磨〉甫於去年獲得《小說月報》舉辦的第13屆百花獎。故事取自清朝陝西秦腔編劇家李十三的生平,筆下戲曲在中國南北各地傳唱甚廣。然而他命運坎坷,最後窮困潦倒,官方更以其創作傷風敗俗為由進行追捕,致使李十三病逝於逃亡路上。

     陳忠實相當肯定這個集合陝西作家的大型出版計畫,他表示:「如此大規模的創作和出版活動對於陝西文學藝術的發展具有巨大促進作用。」陳忠實更期望本次由陝西老作家們創作的作品,能帶動陝西作家新一輪的創作高潮。

     3《我是60後》劉再復/著新星出版社/出版

     60後的作者荊方透過本書回憶60後這內心保守卻又渴望變化一代的成長經歷,,「因為我們的青春,剛好趕上了祖國萬花筒一般的變幻」。只是歷經時代變化,60後的一代才剛展開青春的羽翼就被生活的齒輪碾得粉碎,「我們這一代被巨變的年代裹挾著,剛找到一個安全的位置喘口氣,卻發現周圍大兵壓境,已經是80後、90後的天下了」。

     鮮明的圖文搭配及生動描繪,引發同一代人的共鳴。同樣以60年一代人為背景寫作《六十年代生人成長史》的作者也因書中的插圖引起共鳴:「副食店裡毛主席語錄通常是:『發展經濟,保障供給』描繪出當時生活情景中的細節,讀來特別親切」。

     本書部分作品先後兩次在《讀庫0901》和《讀庫0905》上刊登,獲得讀者熱烈反響,出版社集結成冊後,5月上市。

     4《魯迅的鬍子》劉再復/著新星出版社/出版

     作者以簡約潔淨的敘事完成其獨到的故事創想,描繪了中國人現實生活中的內心困境、掙扎和希望。小說家北村認為,作者以天真純淨穿越沉重現實,以普通人的哀愁和喜樂,反應了時代憂傷的真實面容。

     書中同名短篇小說〈魯迅的鬍子〉中的沈老師,便是作者塑造的一個小人物的典型。他大學畢業,當過中學語文老師,有一張酷似魯迅的臉,原想在戲裡演出魯迅一角,擺脫經濟上的困境,也表達自己內心對魯迅的些許敬意,不料導演只為想幫一生研究魯迅而精神恍惚的父親完成見魯迅一面的願望。沈老師透過一場扮演,幫助了他人也獲得了一次心靈的救贖。作者的筆法簡潔、樸素,以故事的創意構建其獨特的短篇小說藝術風格。作品呈現了小人物的命運,讓讀者更加真實清晰地感知中國人道德與情感的生存現實。

 

  • 2010.05.23 旺報 / 記者羅珊珊、葉聿嵐/整理報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pofth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