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海交響樂團3日舉行抵台記者會,會中知名音樂家余隆和大家分享自己對於古典音樂的看法。(趙雙傑攝)

 ▲上海交響樂團3日舉行抵台記者會,會中知名音樂家余隆和大家分享自己對於古典音樂的看法。(趙雙傑攝)

 ▲圖為樂團中的男中音廖昌永。(趙雙傑攝)

 ▲圖為樂團中的男中音廖昌永。(趙雙傑攝)

      身兼中國愛樂、上海交響樂團、廣州交響樂團三個音樂總監職務,大陸指揮名家余隆在睽違9年後,率領上海交響樂團,再度踏上台灣土地。他表示此行是為上海世博會發聲,「希望藉由音樂,讓大家看到上海這個古老的城市是充滿活力的城市,也是充滿希望的城市。」

     想當年 聽黑膠須排隊

     在大陸樂界中,上海交響樂團(以下簡稱「上交」)擁有特殊的歷史地位,因為它是大陸第一個管絃樂團,前身為「上海公共樂隊」,至今已有131年歷史。上交從原本的殖民地樂團,一路見證西方管絃樂在大陸生根發展的過程,如今又伴隨中國改革開放後的崛起,並被選為上海12張文化名片之一。本月6日,上海市市長韓正將首度來台參訪並宣傳世博會,上交與余隆等於是從文化面,與韓正一起宣告上海乃至中國的蛻變。

     余隆上回是率領中國愛樂造訪台灣,過了9年,他發現兩岸樂界出現很多變化,尤其讓他高興的是聽聞指揮名家呂紹嘉接掌了台灣的「國家交響樂團」,「因為呂紹嘉是我們這代最棒的指揮家。」而大陸改革開放,和國際日益接軌,前往中國造訪的樂團越來越多。當今中國青年學子所享受的文化資源,和他當年不可同日而語,「我小時候想聽一張LP(黑膠唱片),必須登記排隊,然後大家互相拷貝錄音帶,那時大陸風靡鄧麗君,誰能拿到一捲錄音帶給人拷貝,就是很神氣的事情。」

     就此而言,大陸如今在國際上得到的尊重,余隆坦言:「就是因為有改革開放30年。」余隆指出,今天我們面對的是一個開放的世界,所有國家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一環。不管大陸或台灣,很多人都在倡議保存發揚傳統文化,但同時也要把眼光放大到世界,「包容性很重要,文化尤其需要包容。」他強調:「一個沒有包容性的民族,是不會成功的。」

     比京粵 上交細膩精緻

     去年接掌上海交響樂團,余隆表示,上交的演奏風格,和北京的「中國愛樂」、南方的「廣州愛樂」頗為不同。以同一首樂曲而言,上海交響樂團會比較細膩精緻,反映出地區文化特性;中國愛樂會比較有氣勢,和北方的豪邁粗獷頗為吻合。至於廣州交響樂團則兼容並蓄,較無明顯傾向。他會尊重不同人文特性,引領樂團做出最好的詮釋。

     這回訪台,上海交響樂團將於4日、6日,在台中圓滿劇場、台北國家音樂廳,各舉行一場演出。上海市長韓正也將由台北市長郝龍斌陪同,出席6日的音樂會。上交將演奏白遼士《羅馬狂歡節》序曲、柴可夫斯基第五號交響曲;並與女高音黃英、男高音莫華倫、男中音廖昌永搭配,演出《採珠者》、《塞爾維亞理髮師》等歌劇選粹,黃英並將演唱民初音樂家青主的藝術歌曲《我住長江頭》。

 

  • 2010.04.04 旺報 / 記者潘罡/台北報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opoftheview 的頭像
    topoftheview

    宜誠鼎峰社區

    topofth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