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纖維肌肉痛有許多名稱,治療上也比較棘手。國泰綜合醫院疼痛門診醫師吳宗正表示,其實纖維肌肉痛症候群並不是一種新的疾病,這種症候群應屬於慢性肌肉疼痛,只是用症狀來檢視,從診斷來定名稱而已,治療上就跟中醫的「辨症論治」是一樣的,不過,在臨床治療上並不好治。

吳醫師指出,醫學上對纖維肌肉痛的定義為全身性疼痛,可用手指頭施力去按壓十八個特定點,若這些痛點達到一定數目,就可推測為纖維肌肉痛,但其實纖維肌肉痛跟慢性肌肉疼痛常出現的症狀是一樣的,只要以手指頭用力壓數個痛點,臨床上至少會有五個點以上會感到疼痛。

加上上述疾病常合併憂鬱或情緒方面的症狀,所以他認為纖維肌肉痛不是新的病名,且治療方式也跟慢性肌肉疼痛一樣,但診斷時需先排除是否為類風濕疾病、退化性關節炎,因為這些疾病的治療方式不同於慢性肌肉疼痛。

吳宗正進一步指出,臨床上,所有的慢性疾病都可能會產生憂鬱症,大約只要患病三個月以上,慢性疾病患者就可能出現憂鬱的情形,治療時需配合使用抗憂鬱藥物,雖然這種精神疾病在現代社會裡很常見,但有憂鬱症的病人其實最難治,可能必須連續治療好幾個月。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職業所造成的慢性肌肉疼痛最棘手,包括經常使用電腦的上班族、炒菜的廚師、美容師、搬運工等皆是,這些人因為職業的因素,往往治好後又反覆發作,看起來好像治好了,其實並沒有治好,因為這些人不可能因為罹患慢性肌肉疼痛就換職業。

 

2010.03.13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pofth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