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出生於牧師家庭,梵谷小時候接受嚴格的家教和良好的學校教育。

一八六○年梵谷七歲,進入出生地桑德特的小學就讀,兩百學生一位教師,父母大為不滿,一八六一年開始梵谷和妹妹安娜不再上學,雙親延聘一位家庭教師教導,直到一八六四年九月。十月,父母將十一歲的梵谷送到澤芬柏根鎮,進入揚‧普羅維利開辦的住宿學校讀書。兩年後,進入大城提堡的國立高級市立中學—威廉二世學院就讀,接受一年四個月的教育。之後,梵谷結束學生時代,去到海牙古伯畫廊當見習生。

接下來,梵谷的教育斷斷續續:父母想培養他進入大學攻讀學位,成為受人敬重的牧師,一八七七年五月讓他暫住阿姆斯特丹伯父家,延請教師補習拉丁文、希臘文、代數、文法等準備考試,苦讀至次年七月,梵谷厭倦做為「學院牧師」的企圖,放棄學習。但為了傳教士的前途,一八七八年八月父母送他到布魯塞爾的教會培訓學校研習三個月。一八八○年梵谷決心成為畫家,在比利時瓦姆請求西奧寄書自學。這年十月至次年四月在布魯塞爾習畫,是否進入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無資料可查,但確知與一群學藝術的學生在德瓦斯街八號一間畫室切磋繪畫。一八八一年十一月底至十二月中在海牙跟隨安東‧莫夫學習,打下水彩素描基礎。一八八六年一月註冊成為安特衛普皇家藝術學院冬季班骨董系學生,補上傳統正規繪畫教育的空白;另利用夜晚在畫室練習。四個月後發現無法向傳統妥協,離開前去巴黎,曾在畫家費納德‧柯蒙的畫室一段時間,練習畫模特兒和古典石膏像,結識了貝納、羅特烈克、安奎汀等人,彼此影響很深。

梵谷十六歲以前在荷蘭接受完整的教育。他的中學教育,注重多種語言的學習和理解分析能力,培養出後來他在英國學校教導學生法語、德語、算術等科目能夠勝任;他到巴黎後沒多久,信件便完全以法文書寫。他的文筆荷文優美、法文流暢,除了語言教學的功效,家庭與學校培養課外閱讀習慣,應有深厚影響。最重要則是他先入商界、轉教育、改傳教、再提筆繪畫的大膽工作變化,每類工作都能全心全力投入,尤其最後選擇繪畫為畢生志業,從臨摹至獨創力的引發,我認為該歸功於荷蘭社會不特別看重學院教育的結果。

荷蘭教育體制的設計,受人文精神的影響很大。從十七世紀中期,就開始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選擇,為人道主義扎根。梵谷顯然受到這種精神強烈的影響。至今荷蘭教育仍沿襲此傳統,不特別鼓勵菁英教育,以教導學生如何自我完善、與社會融合為第一課題,同時著重課外閱讀、藝術與手工藝的薰陶和訓練,極力培育人道主義關懷、幽默,以及邏輯推理、動手能力。

觀看梵谷的繪畫,不單欣賞藝術呈現的本身,也藉繪畫讓我們思索更多的問題,教育便是帶給我的省思之一。

 

(作者丘彥明為旅荷作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opoftheview 的頭像
    topoftheview

    宜誠鼎峰社區

    topofth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