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女性亡故後牌位不能放入娘家香壇?」「出嫁的女兒不能夠祭拜娘家祖墳?」我國傳統喪禮習俗存在不少「女性歧視」條款,但民眾未來若想投考禮儀師證照,答題時可不能遵循傳統,要從兩性平權出發答出不一樣的答案,才有機會通過考試!

考禮儀師 禁歧視女性

勞委會主委王如玄昨在婦女節記者會中透露這項訊息。她指出,去年起勞委會已修正喪葬禮儀師證照考題中有關「女性歧視」題目,希望能導正重男輕女習俗。

此次共增列十五個參考試題,主要針對八個民間喪禮常見的重男輕女習俗,像是訃聞排行男前女後、不分年紀長幼一律由男性主祭等禮俗,在題庫中提供跟傳統觀念可能不一樣的參考答案。

王如玄表示,當她看到我國喪葬服務職類考題中,居然出現「出嫁的女兒不得祭拜娘家祖墳」、「訃聞排名順序男前女後」等性別歧視條文時,覺得不可思議。

由於喪禮服務近年相當熱門,再加上日本電影「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讓民眾對相關職業有所改觀,勞委會趁機修正喪禮服務職類丙級學科測試試題參考資料,在喪禮禮俗中導入兩性平權觀念。

傳統習俗難改

對於勞委會改變題庫答案,實際從事第一線喪禮服務工作的業者,卻普遍認為很難一下子扭轉觀念。殯葬業者郭東修(冬瓜)即表示,喪禮習俗中重男輕女的作法由來已久,一直以來大家都順應習俗,很難破例。近年民眾孩子生得少,有少數喪家因沒有男丁,確實曾出現女性主祭等情形,但只是少數個案。喪禮服務人員不會為了兩性平權,特別去變更作法。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曾昭媛對於勞委會的作法則表示「樂觀其成」。她質疑,勞委會過去提供的禮儀師考試題目,其實是合理化了傳統性別祭祀觀念。

去年基金會實際測試並發現,當民眾希望做些不同於傳統的安排,例如把未婚女子牌位放置在家裡時,禮儀公司不僅多表示「不行」,甚至還說「祖先會生氣」。

曾昭媛表示,從證照考試來改變禮儀師的觀念,主動提供民眾不同的選擇,不僅讓我國祭祀形式多點彈性,也是一種文化形塑的過程。

 

〔2010.03.09 自由電子報/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pofth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