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幅員遼闊,各地的民俗風情有很大差異,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是一種民俗常態。

但是這種不同,並不是孤立產生的,許多異彩紛呈的民俗事象,是各地不同文化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結果,因而常常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比如過去流行於嶺南地區的「祝灶」、「拾燈」等春節習俗,就跟北方許多地區流行的「鏡聽」習俗如出一轍,都有占卜吉凶、企盼美好之意。

「鏡聽」又稱「聽鏡」、「聽響卜」、「耳卜」等,就是在除夕或歲首的夜裡抱著鏡子偷聽路人的無意之言,以此來占卜吉凶禍福。

鏡聽的具體步驟,各地大同小異。據《月令萃編》記載:「元旦之夕,灑掃置香燈於灶門,注水滿鐺,置勺於水,虔禮拜祝。撥勺使旋,隨柄所指之方,抱鏡出門,密聽人言,第一句便是卜者之兆。」

這裡說的是元旦晚上,將勺子放入盛滿水的鍋中,禱拜後撥勺旋轉,然後按勺柄所指方向「抱鏡」出門偷聽,從聽到別人說的第一句話中,就能找到所祈禱之事的答案。

唐代詩人王建曾在〈鏡聽詞〉中寫道:「重重摩挲嫁時鏡,夫婿遠行憑鏡聽。回身不遣別人知,人意丁寧鏡神聖。懷中收拾雙錦帶,恐畏街頭見驚怪。嗟嗟←←下堂階,獨自灶前來跪拜。出門願不聞悲哀,郎在任郎回未回。月明地上人過盡,好語多同皆道來。卷帷上床喜不定,與郎裁衣失翻正。可中三日得相見,重繡錦囊磨鏡面。」

這首詩細緻地描寫了一個女子在除夕夜「鏡聽」的情景。在這萬民同樂的時刻,這位小女子卻在渴盼遠行的丈夫歸來。她暗懷妝鏡,灶前祈禱,悄悄地到門外偷聽路人的談話。當她得到丈夫即將歸來的「好語」之後,便滿心歡喜地回到臥房,樂得合不上眼,連夜給丈夫裁製新衣……

一首短詩,就把「鏡聽」這一民俗事象表現得生動活潑,妙趣橫生。

與「鏡聽」相類,在廣東各地,過去每到春節,人們常用「祝灶」的方法在家中問卜。

據屈大均《廣東新語》記載:「永安歲除夕,婦人置鹽米灶上,以碗覆之,視鹽米之聚散,以卜豐歉,名曰『祝灶』。男子則置水釜旁,黏東西南北字,中浮小木,視木端所向,以適其方。又審何聲氣,以卜休咎,名曰『灶卦』。」

古人在從事這項活動時男女有別。婦女用碗將鹽、米扣在灶上,然後根據鹽米的聚散,來判斷新一年年收成的好壞;而男人則在鍋旁放一碗水,在碗的四方黏東西南北四個字,水面上浮一木條,通過木條一端所指的方向和發出的聲響,來占卜吉凶禍福。

在廣東海豐一帶,過去還有「拾燈」的習俗。元宵節的晚上,江中照例要「放燈」,當各種顏色的水燈在江上漂流時,人們競相拾取。拾得白燈者預示著家中要生男孩,拾得紅燈者預示著會生女孩,誠如《廣東新語‧拾燈》所言:「海豐之俗,元夕於江幹放水燈,競拾之,得白者喜為男兆,得紅者謂為女兆。」

有一首詩這樣描寫這種習俗:「元夕浮燈海水南,紅燈女子白燈男。白燈多甚紅燈少,拾取繁星滿竹籃……」

從以上這些南北「異中有同」的年節民俗中,我們也可看出,嶺南文化與中原文化是同根同源的,只是由於地緣和人群結構的關係,便常常表現出迥然不同的風格。這也進一步反映了我國眾多民族結合的大家庭裡,傳統文化的豐富多彩。

 

2010/2/22 人間福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pofth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