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觀音菩薩以大悲著稱,修習耳根圓通法門,與娑婆世界眾生特別有緣,當人們遇到災難時,稱其名號,便應聲前往救度,故名「觀世音」。「普門品」云:「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

觀音菩薩為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與大勢至菩薩為左右脅侍,並稱「西方三聖」。《悲華經》中說,往昔寶藏佛時,阿彌陀佛為轉輪王,觀音菩薩為第一太子不眴,於寶藏佛前發菩提心立宏誓願,因而賜名觀世音,待阿彌陀佛入滅後,次補佛處,佛號「遍一切功德山王如來」。因此,觀音菩薩寶冠上有一尊化佛,即阿彌陀佛像。

其實,觀音菩薩早已成佛,《讚觀音文》說:「南無過去正法名如來,現前觀世音菩薩。」菩薩為救度眾生,倒駕慈航,才自願回歸菩薩位。

觀音信仰傳到中國前,形象為男眾相,《華嚴經》形容為勇猛丈夫,《悲華經》則稱善男子。宋之前,都還呈現男相,此後才演變為女相。名稱上,唐之前稱「觀世音菩薩」,後為避唐皇李世民諱,改為「觀音菩薩」。明代以來,民間流傳著觀音菩薩度化善財童子、龍女的故事,此後便與菩薩一起流行於世。

湖北黃梅四祖寺,觀音菩薩安奉在大雄寶殿後面,為一尊站在石雕上的海島觀音,龜或鱉魚為坐騎,右手持楊柳,左手托淨瓶,用以救人百病。兩旁便是善財和龍女,整面牆依據《法華經‧普門品》造「觀音救八難」雕像。讓觀音普度眾生的大悲,深烙人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pofth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