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年齡大於40歲人口中,約一半患有某種程度的靜脈曲張或微血管擴張。然而,國人對靜脈曲張疾病普遍有著只是美容問題的錯誤認知,即使知道自身患有靜脈曲張,往往因輕忽而延誤治療,成為產生嚴重併發症的主因之一。
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部前主任賴曉亭表示,靜脈曲張罹患率遠比想像中高,更可能導致蜂窩性組織炎、血管栓塞和潰瘍等嚴重併發症,現今手術方式選擇多,安全性大幅提升,如靜脈內雷射治療成功率可高達95%。
過去傳統開刀手術是指以鐵絲將整條大隱靜脈撕扯下來的靜脈剝離術,因需全身麻醉、傷口大、易感染發炎、痛苦高且恢復時間長,常使患者聞之生畏,對病情能拖則拖。
賴曉亭醫師說,近年來持續發展的手術方式,已可扭轉過去手術如酷刑的刻板印象。以靜脈內雷射治療為例,手術屬低侵入性,採局部麻醉,過程約45分鐘至一小時,幾乎無傷口,手術成功率得以提升至95%,患者應積極治療、避免延誤病情,釀成遺憾。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