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那比颱風過境,在南台灣造成慘重災情,都會區一片汪洋,災損嚴重。但不幸中的一個好現象是,這次政府救災動作到位、藍綠政客互嗆減少,從中央到地方全力救災,盡速讓災民得到協助。
和去年莫拉克風災比較之下,這次政府的反應已有改進。半個多月前,台灣面臨三颱夾擊時,馬英九總統就徹夜緊盯;這次凡那比侵台,他親自坐鎮中央防災中心,與二十五縣市首長舉行視訊會議,逐一詢問防颱措施,並指示國軍提前防災;馬英九在第一時間就南下災區,親自了解災情實況,傾聽災民心聲。這些表現,都比去年面對莫拉克時,中央反應慢三拍的情形改善太多。在政府堅持下,這次颱風來襲前,國軍就協助撤離的一萬六千多人。種種料敵從嚴、提前防災的觀念逐漸落實,防災動作也確實執行,把人命損失減少到最低。
這次風災受災嚴重的是長期由民進黨執政的南部高高屏及台南等縣市,幾位地方首長也放下身段,直接提出救災需求;沒有什麼災情的台北市政府則主動致電高雄縣市,提供人力及抽水機等機具設備,南下協助救災。相信全民都樂見中央與地方政府放棄藍綠口水,共同救災。
同樣的,吵了一個多月的台北市花博爭議,在這次風災中也經歷了一次最嚴酷的驗收。在中度颱風的狂襲之下,成千上萬的花卉竟然完好,在颱風後依然迎風招展。北市府採購花卉時「保活半年」的合約規定果然奏效,這也相當程度的降低外界對花博的質疑。
就事論事,這次颱風損失較莫拉克輕,主因是大雨多降在都會區,而莫拉克以山區為主,才會導致土石流滅村、封路,救援不及的重大災情。凡那比侵台路線可說是「上天垂憐」台灣,沒有重演八八慘劇。但也凡那比暴露了另一個防災問題:都會區建設的防災規畫不足。
災後被討論最多的,就是高雄市近年的建設問題,都市美學掛帥,但缺乏基礎建設,經不起颱風考驗。不只都市規畫及防災專家學者對此多所批評,高雄市民也直言,愛河的燈光美、氣氛佳,但大高雄照淹不誤。
高雄市府解釋,這是因為時雨量超過二百年的防洪排水能量設計;但也有專家指出,如果仔細檢視高雄市近十年來在下水道工程、雨水與家庭汙水分流等的基礎建設上,市府投入的精力與經費確實不足。
在全球氣候劇烈變遷之下,各國都面臨都會區防災的新考驗;山區防災可以撤離避災,但人口密集的大都會,如何撤離?都會區建築與硬體設計愈來愈密集,如何「穿著衣服改衣服」,強化防災設施,更是棘手問題;但政府責無旁貸,必須規畫防範措施。因為,天災難免,人禍可防。台灣處於多颱、多震帶,政府與全民更必須有此共識。
2010.09.23 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