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6日,大批軍警人員闖入台大與台師大兩校園肆意逮捕學 生,有二百多人被捕,釀成著名的「四六事件」。
傅斯年對當局不經法律程序逕行進入台大校園逮捕師生高度不滿, 以強硬的態度,在全力保護學生的同時,與國民黨當局與軍警交涉, 要求逮捕台大師生必須經過校長批准,並公開放言,如果得不到校長 批准而要抓學生,就先把他抓起來,甚至向當時主持實際事務的台灣 省警備總司令部副總司令彭孟緝警告:「若有學生流血,我要跟你拚 命!」最終台大學生受損較少,而相隔不遠的台師大學生因校方保護 不力,導致數名學生被軍警祕密槍殺的慘痛後果,而師大學生一直對 當年的學校當局記恨在心。
1950年某日,針對校外校內傳言斯年將去國,將辭職的情況,傅斯 年在校刊上發表了《致台大同事同學》的公開信,信中說:「半年多 來,校外攻擊斯年者,實不無人,彼等深以不能以台大為殖民地為憾 。然彼等原不知大半為何物,故如遂其志,實陷本校於崩潰。鑒於一 年來同事同學對斯年之好意,值此困難之時,絕不辭職,絕不遷就, 決倍加努力,為學校之進步而奮鬥!」
去世前夕 伏案趕稿
正是這種內外交困的局面與本人剛烈的性格,導致傅斯年血壓驟然 增高,身體漸漸垮了下來,最終驟然離世。當年夏天,傅身患膽結石 ,不得不到醫院做手術。出院時醫生勸他至少要在家中休養一周,但 台大的事務紛亂如麻,根本無法辦到。對此,朱家驊曾以十分傷感的 心情回憶說:「在他(傅斯年)去世的前幾天,閒談之中,他忽然對 我說:『你把我害苦了,台大的事真是多,我吃不消,恐怕我的命欲 斷送在台大了。』當時我只以為他因感覺辦事的辛苦,而出此苦語。 不意數日之後,便成讖言。」
據俞大綵(傅斯年夫人)回憶:「民國39年12月19日,他去世的前 夕,是一個寒冷的冬夜,我為他在小書室中升炭盆取暖。他穿著一件 厚棉袍伏案寫作。我坐在對面,縫補他的衣襪。因為他次日要參加兩 個會議,我催他早些休息,他擱下筆抬頭對我說,他正在為董作賓先 生刊行的《大陸雜誌》趕寫文章,想急於拿到稿費,做一條棉褲。他 又說,你不對我哭窮,我也深知你的困苦,稿費到手後,你快去買幾 尺粗布,一捆棉花,為我縫一條棉褲,我的腿怕冷,西裝褲太薄,不 足以禦寒。」
傅氏說到這裡,俞大綵一陣心酸,欲哭無淚。儘管當時台灣的經濟 狀況極度混亂糟糕,但比抗戰時期在昆明和李莊總要好一些,而傅斯 年作為台灣大學校長兼中研院史語所所長,一般人也許覺得他不該再 像李莊時代那樣鬧窮了,殊不知當時傅領的只是台大的薪水,他和時 任台大英語系副教授的夫人俞大綵兩個人的收入,僅能維持最低限度 的生活。
此前傅斯年拿到一筆報刊文章的稿費,想托衛生署的官員劉瑞恆出 差到香港時買一套現成的西服,但把稿費和家裡的存款加起來一算, 只能買一件上衣。傅斯年只好說:「幸虧我還有沒破的褲子,那就只 買件上衣吧。」
自認窮酸 愧對妻兒
在這個暗伏不祥之兆的冬夜,正當俞大綵為家中的窮苦生活黯然神 傷時,傅斯年起身滿臉疲倦地打了個哈欠,突然指著壁上的書架說: 「這些書,還有存於史語所一房間的書,我死後留給兒子。我要請董 作賓先生製一顆圖章,上刻『孟真遺子之書』幾個字。」言畢,長歎 一聲,一反常態地對俞大綵說道:「你嫁給我這個窮書生,十餘年來 ,沒有過幾天舒服的日子,而我死後,竟無半文錢留給你們母子,我 對不起你們。」俞大綵聽到這裡,大為驚駭,急忙起身摀住了傅斯年 的嘴巴,沒讓他繼續說下去。
俞大綵回憶這個夜晚的凶兆時說:「我一向不迷信,難道這幾句話 就是他的遺言?夜深了,窗外吹起一陣寒風,室內盆中的炭已化成灰 ,我猛然感到一陣透骨的寒冷。」
數日後,當董作賓含淚把稿費送到傅家時,俞大綵雙手捧著裝錢的 信封,悲痛欲絕,泣不成聲。用心血換取的稿費到來了,但此時的傅 斯年已命歸黃泉,不再需要為自己的雙腿做禦寒的棉褲了。
回應質詢 二次登台
1950年12月某日上午,傅斯年出席由蔣夢麟召集的農復會的一次會 議,討論農業教育改進和保送台大學生出國深造問題。在這個會上, 傅提了不少意見。據在現場的人回憶說,他一會兒用漢語講話,一會 兒用英語和美國人交談,一會兒漢英交雜,滔滔不絕地大發宏論。兩 個多小時的會議,他講的話比任何人都多。午飯後稍事休息,傅又於 下午二時許趕往省議會廳,列席台灣省參議會第五次會議。
這一天,參議會上所質詢的問題全是有關教育行政方面的事務。下 午會議開始後,傅斯年登台講話,但主要是台灣省教育廳長陳雪屏作 答。大約到了五點四十分,參議員郭國基起來質詢有關台大的問題。 據在場者事後透露,郭的發難主要是國民黨教育部從大陸搶運來台存 放在台灣大學的器材的處理,以及放寬台大招生尺度的問題。這些事 看起來簡單,但又十分敏感、棘手。
如台大之招生,尺度已儘量放寬,招生人數已達最大限度,但各界 特別是台灣籍政客仍不滿意,以各種方式和手段向學校施加壓力。郭 氏提出的質詢須由傅斯年親自答覆,於是,傅不得不第二次登台講話 。 (待續)
2010.09.22 旺報 / 岳南